一个个运行数据穿越千里山河“瞬时”输送至此,一座座服务器昼夜处理信息反馈各方……“智慧枢纽”从容指挥,亿万数据川流不息——这就是集6个“最”(覆盖地域最广、接入机型最多、积累数据最全、部署速度最快、国产化程度最高、应用场景最丰富)于一体的新能源发电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简称“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部署,为下一步推进数据领域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能源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华能坚持自主创新,依托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发挥大数据要素价值和保障能源安全两大功能,解决新能源发电产业数智化基础设施支撑薄弱等问题,打造广泛服务合作生态圈,推动国内新能源发电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站式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平台是中国华能新能源运营管理的抓手,为集团公司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运营中心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推动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管理更加深度融合,助力集团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运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秦国亮向笔者介绍道。
走进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控制中心,两层楼高的显示大屏映入眼帘。大屏上,各地项目点位交相闪烁,新能源总功率、日发电量实时更新。值守人员轻点鼠标,每台机组、每个逆变器的发电信息、运行情况都可以随时调取。
据介绍,平台实现了集团公司31个省级行政区新能源机型、数据全接入,场站达1200余座、规模超8500万千瓦,功能涵盖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近百项功能。
“自2021年投运以来,平台接入机组故障率降低了15.3%、平均停机时间减少了40.7%,故障损失电量减少了24%,部分场站发电量提高近5%,进一步提升了集团公司新能源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水平。”运行部副主任张伟介绍说,基于监测和预警两大核心功能,新能源生产运维方式由故障检修逐步向状态检修转变,实现了可靠性提升、劳动强度降低、运维效率和质量提高的目标。
在与生产运行紧密配合的同时,平台也帮助区域集控和基层企业在报表工作中减负。“过去,场站一半工作是作报表。人工花5个小时才能完成日报。现在,场站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平台自动生成日报,员工只需花半小时就能完成审核。”张伟补充道,除了日报,平台还可以自动生成月报、非计划停运、零部件消耗等生产报表30余张,大幅减少人工制作报表的工作量,极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统一标准开采数据金矿
平台由西安热工院、清能院、华能新锐公司等单位历时一年半、投入200余人次联合开发完成。“基于生产,解决生产中碰到的问题”这一理念植根于平台建设更新的全过程。
过去,业内普遍认为,风电场风机多、工况复杂,无法像火电厂一样做到无故障运行。“但是,我们通过一线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客观真实情况,通过优化算法提高监测、预警准确率,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期,去年实现了月度无故障运行场站‘零’的突破。今年,月度无故障运行场站已经可以轻松维持到20多个。”运行部景昊介绍道。
平台“防微杜渐”的神通,主要源于自身“广域”“协同”“智慧”三大特性。面对非常庞大的客体,首先要做的便是底层数据标准化工作。
技术支持部主任林昇把标准化工作类比为“书同文、行同伦、量同衡”。他说:“集团公司使用到的风机品牌就有34个,风机机型和逆变器型号加起来超过1000种,各设备厂家都用自己的硬件和技术参数,一般互不通用。我们规避了各厂家内部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创新监测方法、制定统一规范标准,实现了所有设备的数据格式标准化、故障分级化、设备状态标准化。”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平台融合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指标计算到实时预警的全自动运行,使新能源数据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林昇介绍,自投运以来,平台积累了国内各地区全时段实测风光资源大数据和上千种风电主机机型、光伏逆变器运行大数据,建立了109项指标77种算法的新能源数据标准体系,周均新增数据0.3亿条,积累数据20.9亿条。通过深度数据分析挖掘,平台可以开展风光资源、机组、品牌、型号等多方面全维度对标,为新能源项目选址、设备招标、生产运维等提供强大数据支撑,助力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华能”建设。
智慧运维惠及华能朋友圈
《决定》在论述“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林昇表示:“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重要论述结合起来,积极打造对外服务平台,提供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全维度、一站式、个性化’解决方案,为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真诚的开放胸怀,吸引着全国同行的目光。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与13家企业的3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展运维服务合作,接入总装机54.7万千瓦。
“试点以来,平台服务合作风光项目平均故障率由2.37次/台月降至1.16次/台月,降幅51%,设备可利用率最高提高14%,促进了合作企业新能源项目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张伟说道。
经过优化更新,平台“智慧”与日俱增。景昊说:“8月底,集团公司已经与中国气象局组建实验室,共同研究能源气象领域新问题,届时平台将接入更及时、更完整的气象数据,推动平台智慧运维水平再上新台阶。”
大道同行,和合共生。谈到平台发展时,秦国亮希望更多央企和地方能源企业加入华能朋友圈,使华能新能源智慧运维模式与经验惠及各方。(文:王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