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降成本空间可观 2030年前有望形成产业化能力-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2/09 17:44:30
来源:经济参考网

CCUS降成本空间可观 2030年前有望形成产业化能力

字体:

  二氧化碳制备混凝土、二氧化碳驱油等相关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已经呈现出一些可以盈利的早期机会,未来CCUS成本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根据CCUS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2030年前CCUS技术要形成产业化的能力。

  12月7日至8日,“2024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上,科技部指导、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编制发布的最新版《中国CCUS发展技术路线图》(下称《路线图》)作出上述判断。

  据了解,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CCUS逐渐成为各国推动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重要性不断提升。我国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了CCUS重大项目示范,在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将CCUS列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业领域碳达峰及国际合作的重点内容。

  科学技术部基础司副司长陈明介绍说,科技部积极开展了CCUS相关科技创新工作,此前已发布了两版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系统评估了我国CCUS技术研发水平、示范情况和发展前景,部署规划了CCUS技术发展路径,有效促进了CCUS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多个重点专项中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运输、封存等各技术环节进行了项目部署,大力支持CCUS科技创新的投入。此外,持续强化平台基地建设,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建设的重点方向。

  国家部署不断推进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将CCUS技术作为重点战略方向,持续支持前沿技术研发。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近年来在CCUS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2023年6月,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泰州50万吨/年燃煤电厂CO2捕集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投产。据介绍,这个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火电CCUS项目,单位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均为全球最低,获评国家能源局2023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李萌表示,在技术进展方面,低成本、低能耗的新一代捕集技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正由中试逐步向工业示范过渡。二氧化碳利用整体上处于工业示范阶段,矿化利用等接近商业化水平。二氧化碳封存方面进入早期示范阶段,在示范项目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投入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已经超过了120项,具备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已经超过了每年600万吨。覆盖行业持续扩大,火电、钢铁、水泥等主要行业均已开展相关示范,制氢、印染、玻璃等行业陆续有示范工程投运。

  与会人士指出,相比去年,我国已经投运的CCUS示范项目规模明显扩大,但需要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碳中和目标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CCUS发展仍然面临成本高昂、有效商业模式欠缺、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的挑战,急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

  陈明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统筹做好“双碳”目标体系布局,推动部署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双碳”领域科技项目,不断完善“双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平台积极建设,持续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谈判。

  《路线图》提出,目前我国CCUS技术总体水平接近全球水平,但是各个环节的技术发展并不均衡,在化工利用等方面我国基本属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管道运输、空气直接捕集等相关关键技术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应加快建立面向碳中和目标CCUS技术体系,为未来的减排做好支撑。同时,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打通CCUS产业低成本投资渠道。

  李萌建议,拓展和深化应用场景,通过与可再生能源耦合,CCUS将实现低碳零碳化,助力把高碳能源的劣势向低碳发展的优势转化。面向未来每年10亿吨级的二氧化碳捕集量,CCUS规模化需求显著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技术加速迭代,同时未来CCUS技术与产业结合密切,将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对政策规划布局提出新的需求,需要统筹优化动态源、汇匹配,源和汇的匹配是在“双碳”目标中重要的统筹规划的议题,完善相关标准法规和激励政策体系。

  “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CCUS科技攻关投入,打造全容量火电机组CCUS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并加快推进大规模高浓度煤化工CCUS全链条项目建设,开展百万吨级CO2地质封存示范,不断推动CCUS技术规模化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闫国春称。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和项目规模的发展,捕集成本已下降至低于300元每吨,能耗降至2.4G焦耳以下,未来技术迭代有望进一步推动CCUS各环节技术成本下降,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据了解,本届大会以“强化CCUS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和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相关领域的两院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科技工作者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纠错】 【责任编辑: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