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内容改革的逻辑(一):服务高校人才选拔、指导高中教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11-07 15:28:08 来源: 新华出版社

  编者按:近日,2025年度高考蓝皮书《高考研究报告(2025)》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第三方独立学术研究成果,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出版7版,研究成果获广大读者认可。鉴于近两年市面上出现的假借“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之名误导读者、以假乱真的现象愈演愈烈,本书编委会决定以变应乱,自2025版起,《中国高考报告》更名为《高考研究报告》。2025版高考蓝皮书系列丛书聚焦高考关键能力,内容全面升级,已由新华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发行,包括《高考研究报告(2025)》《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5)》《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5)》《高考关键能力解析(2025,9科9种图书)》《高考关键能力专项练ABC(2025,9科9种图书)》等共计21种图书。请广大校长和师生注意甄别,认准新华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避免因误购、误用造成研究、学习效率损失。以下内容摘自高考蓝皮书《高考研究报告(2025)》。

  高考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系统性地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高考内容改革要聚焦三个核心功能,即服务高校人才选拔、服务引导高中教学、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高考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内容改革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六个下功夫”,也即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融入高考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考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加强对学生健康体魄、审美格调和崇尚劳动等品质的考查,根本目的就是通过高考的导向作用,促使基础教育在教与学的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并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从而扎实推进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服务高校人才选拔。“为国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高考的人才选拔要求必须与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相一致、与培养要求相契合。高考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合格学生,高考的人才选拔质量直接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因此,高考内容改革必须始终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完善高考命题与选拔的形式,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全面、方式更科学、形式更有效,确保高考选拔良好的区分效度和信度,从而促进人才合理分流和配置,服务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实现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的转变,由“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试题命制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服务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一是提高高考试题的选拔效度,重点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高考注重考查支撑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能力,有效鉴别学生发展潜质。通过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等途径,突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让善于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二是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高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创设情境,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三是突出思维品质,强调开放灵活。高考持续优化试卷结构,创设新的题型,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第二,服务引导高中教学。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作为大规模高利害考试,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高考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以及不同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到地方教育发展的成效评价和资源投入,高考对基础教育教学有着其他资源难以比拟的引导作用。高考评价体系将“引导教学”纳入高考的核心功能,就是要增强高考“以考促学”“以考促教”“考教衔接”的主动意识,进一步提高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水平,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积极导向作用,与高中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

  近年来高考命题进一步加强考教衔接,以课程标准为基本遵循,承接高中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标准理念,以深化基础性、突出思维品质为路径方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和协同育人功能,引导高中转变育人方式,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一是强化考教衔接,命题紧扣课程标准,引导中学依标教学。高考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确保“内容不超范围,深度不超要求”。考查内容限定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内,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主干和重点内容的考查。不仅在考查内容层面与课程标准、统编教材紧密衔接,更在能力、素养层面深度契合,引导高中一线教师依标教学、用好教材、提高课堂质量。二是注重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服务教学提质增效。高考命题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深化基础性考查,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素养。三是打破固化命题模式,助推育人方式转变。加强科学兴趣引导,鼓励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进一步加强思维品质考查,通过优化试卷结构,改变试卷固有模式,同时通过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拓展思维考查的空间,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打破追求唯一标准答案的做法,强化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有效降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和机械刷题的收益,积极引导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引导中学改变机械刷题、套路训练,摒弃惰化思维能力、影响独立思考的不良学习方法,遏制猜题押题和题海战术,强调学生思维过程与思维品质,助推育人方式转变。

  第三,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考直接影响高校新生选拔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人才的长期战略储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素养导向,重点考查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是本轮高考命题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根本任务。

  一方面,高考聚焦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的转变,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高考综合改革最大的创新之处。高考命题依托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内容和命题形式改革,有效鉴别学生的思维品质、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能。通过优化考查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创设新的题型等途径,进一步加大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加强对思维的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考查,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出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备考中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鼓励开放探究,培育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不能简单地将创造性视为天赋,而要看作是后天培养的结果。高考既要发挥区分功能,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选拔出来,更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高考注重考查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与创新密切相关的思维方式,创新试题设计,丰富题型考查功能,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开放性,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培育创新精神。

  《高考研究报告(2025)》

  徐尚昆 杨汝岱 郝保伟 执行主编

  ISBN 978-7-5166-7536-6

  新华出版社 2024年9月

  定价:1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