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日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1年4月26日设立的,并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环境。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也称为“知识所属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哪些行为可能导致侵权?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可能导致侵权?
有律师表示,互联网中的视频、音乐、小说及图片等除已过著作权保护期等情形外,基本都属于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因此,在互联网空间,网民的很多行为都可能具有侵权风险。
如擅自修改甚至篡改他人作品并重新传播,可能会侵害作者的修改权或保护作品完整权;将他人作品中的署名去掉重新传播可能会侵害他人的署名权;个人在直播网站中演唱某首音乐作品赚取“打赏”的,可能会侵害音乐作品著作权人的表演权等。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避免侵权?
在获取信息并进行文化消费时,不要把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上传分享至互联网络,不要擅自修改、篡改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网络传播,甚至不能将音乐、视频擅自分享至社交论坛、网盘等。
如果个人的著作权遭到侵犯,首先可以通过公证或时间戳、检测软件等固定证据,其次应当根据注册信息、备案信息等锁定明确的侵权人。如果侵权内容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通过该平台的投诉通道进行维权,也可以向相关行政机关如文化执法大队等进行投诉,或者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提起诉讼等。
知识产权保护受重视
《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八成以上专利权人认为,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总体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专利侵权违法成本逐年加大、专利保护激励创新发展认可度明显提升、知识产权严格保护效果获认可、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现象有所好转。
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关,我们更应该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