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6/ 19 16:38:06
来源:新华网

2021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苏举行

字体:

  新华网南京619日电(付琳) 为推动我国行星科学和行星探测领域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方向发展19,由中国地理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协办的2021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在苏州吴中举行

  苏州市委副书记朱民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谈哲敏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天问一号” 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永信为大会开幕式带来特邀报告。

  朱民在致辞中表示,苏州与航空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作为中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从神舟飞船到北斗卫星再到火星探测都有苏州制造的身影目前,苏州正在着力打造航空航天产业本次行星大会汇聚行星科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聚焦新兴科技前沿领域与苏州打造全国航空航天领域协同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的目标不谋而合。他希望以大会为契机,加强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在基础学科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陈晓非表示深空探测是世界科技前沿,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深空探测行星科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行星科学不仅是深空探测的重要组成,更是科学成果的出口。他认为,深空探测工程技术保障、科学研究支撑,需要大量的行星科学人才支持。因此,行星科学应面向国家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一级学科建设,加大该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

  谈哲敏致辞表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探索遥远星球是人类的梦想之一。行星大会的举行行星科学领域跨学科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也为未来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开幕式后,常进、王赤、潘永信为与会代表分别作了题为《亿万个家园》《太阳系边际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磁场:观察行星内部和宜居性的窗口》的大会特邀报告。

  “人类对宇宙的好奇由来已久。”常进提到,系外行星探测目前主要依靠视向速度检测、凌星法、直接成像法以及微引力透镜法等方法。随着我国天文学发展进入快车道,光谱仪、空间站大光学设施、宇宙摄像机等天文重器方面的科技创新也会使得行星科学迸发更强的活力

  王赤认为,太阳系边际探测工程将实现无人区探索、日球层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阳系考古等行星探测科学目标。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宇宙和太阳系的形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磁场与爆发的关系、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规律等空间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问题对于极端环境下的航天技术的发展,有相关推动作用。

  潘永信提出,目前地球之外其他行星古磁场研究处于行星探测中的空白领域,而理解行星磁场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地球磁场和地球环境。他建议,加速推进我国行星科学发展,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以及科学载荷研制。

  据悉,本次会议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次全国性行星科学大会,会期3天。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机构代表等共1000余人参会。开幕式后,会议将围绕“行星科学研究前沿”“行星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未来行星探测计划”“行星科学人才培养”四个主题,以特邀报告、高级科普报告、分会场报告和展板交流等形式,展示行星科学科研新成果,探索未来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道路,促进我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

【纠错】 【责任编辑:付琳 】
阅读下一篇:
01003009114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017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