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看核电丨昌江:大美海核 相融共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7 10:56:51
来源:新华网

美丽中国看核电丨昌江:大美海核 相融共生

字体:

       南海的沉静,五指山的峭拔,涵养了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纳百川的胸襟。跨山越海,海南核电站用活力与创新,开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方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阳光大道,昌江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新机遇。

海南核电用绿色核能绘就碧海蓝天 刘玄摄

       “核”你有缘

       海南核电座落于昌江县海尾镇,核电项目2008年12月启动施工准备工作,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1、2号机组于2015年、2016年相继并网发电。2017年全年,两台65万千瓦机组共实现发电量74亿千瓦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海南省的电源性缺电问题。2021年7月13日,全球首个开工建造的陆上商用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开工建设,这也是海南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可满足海南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8万吨,相当于一年植树750万棵。不仅能够以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和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还将以先进反应堆技术的示范效应,推动世界核能的发展。

海南核电一期工程外观优美,绿草如茵,棕榈挺立,如诗如画 刘玄摄

       “核”谐共荣

       从选址落户昌江开始,海南核电就肩负带动昌江地方发展,拉动昌江地方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海南核电不仅仅是一座电站,更为当地带来科技创新人才、转型发展机遇。

       昌江依托核电清洁能源基地优势,吸引了一批光伏、风电、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研发制造等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落户,逐步打造绿色清洁低碳零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据估算,到2035年该产业园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极大地带动当地居民就业。

昌江码头海面灯塔,为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 刘玄摄

       此外,海南核电自建设以来,给昌江地区少数民族村落在文化扶贫、劳动就业等方面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实施了水利专项扶贫、消费扶贫、转移劳动力扶贫、产业扶贫、思想帮扶、生产及技术帮扶、结对帮扶、环境整治等8项措施。

海南核电乡村振兴驻村干部李宜君在种植辣椒苗 刘玄摄

       海核人,特别是海核的广大党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无偿献血、抗击台风等过程中,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担任志愿者,用自己的爱心鼓励更多群众参与。海核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南省扶贫攻坚集体”等荣誉称号。

海南中学开展2023年社会实践活动,600名学生走进海南核电 刘玄摄

       近年来,海核通过组织工业旅游、研学活动,“魅力之光”夏令营、“核你在一起”等系列科普活动,将核电知识传递给千家万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海南核电先后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合作认证基地”“海南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核”谐共生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全社会对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环保工作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海南核电在建设过程中,树立了打造花园式厂区的理念,实施厂区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实现经济与环境“核”谐共进、人与自然“核”谐共生。

多彩“海核湾”  刘玄摄

       海南核电为保护近岸珊瑚礁、生物资源,取排水方案采取盾构加沉管的方式,采用国内核电厂最长排水管线,长3.8公里,项目投资直接增加3亿、工期增加约半年。核安全和环境保护同样是生命线。

白蝶贝在海南昌江核电站的温排水区域得到了良好的人工培育,产出的珍珠直径可超过14毫米 刘玄

       此外,海南核电在海南开展白蝶贝养殖工作。白蝶贝是一种生活在亚热带的贝类,对生长海域海水水质要求极高,被誉为“珍稀瑰宝”。海核利用核电温排水余热养殖白蝶贝,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白蝶贝又可以抑制浮游藻类的大量滋生,防止水质富营养化,从而保障核电机组安全运行,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核电高质量发展。

《华龙夜景》 海南昌江核电 陈良摄

       海南核电站不仅发展了高科技能源,也保护了周围的生态环境,保存了海南的自然风貌,海核人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使海南核电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尝试。中国核电人深深懂得,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核电人要继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共建大美海核,让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灿烂辉煌。(文/许佳)

【纠错】 【责任编辑:张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