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与肾脏健康紧密关联
您知道吗?季节变换对肾脏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肾脏病患者须时刻关注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身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春季万物生发,对肾病康复有利,但多风,因此,患者易受风邪。春季肾经旺盛,主咸,当咸味吃多时,会肾水更旺,更容易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夏季炎热而易受火邪,且暑天炎热多湿,暑湿之邪易伤人体。气候炎热时易合并多种感染,会直接或间接使慢性肾病病情发展。因此,患者要注意补充水分。秋季多燥,须当心燥伤肺肾之阴。此时,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冬季严寒,肾病患者易伤及阳气。过冬要谨记不能喝老火汤少食咸,防水肿。加强生活调理,存储能量,养护身体。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护血管,预防感冒。
春之影响:警惕过敏之扰
春季,万物复苏,花粉、尘螨、霉菌、毛屑等均是常见的过敏源。对肾病患者来说,免疫系统失调使他们更易出现流鼻涕、打喷嚏、起疹子、发痒等过敏症状,从而引起肾病复发。
为预防过敏,肾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远离过敏源。戴口罩、穿长袖服装等方式可以有效阻隔花粉、粉尘等物质,避免因呼吸或皮肤接触引起过敏。同时,做好防晒,防止紫外线引起的过敏。此外,不要在卧室养花草,不养宠物等。二是增强自身抵抗力,提高免疫力。在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和水果。摄取充足维生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对医生说明肾病病史由医生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夏之挑战:防范脱水之危
夏季气温高,人体经皮肤和呼吸道丢失的水分较多,易造成脱水,肾脏排泄功能降低,易出现尿液浓缩、结石等,且细菌繁殖快,易引发感染性肾炎。临床研究发现,夏季泌尿系结石患者明显增多,时常会有患者因腰痛、血尿等症状就诊,经检查发现患有尿路结石。
夏季炎热潮湿,细菌繁殖较快,易引发感染性疾病。此外,夏季人们出汗多,排尿相对减少,泌尿系统受到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当泌尿系统受到感染后,细菌可能会逆流而上伤及肾脏。
为降低夏季脱水与感染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科学饮水,摄入充足液体,特别是出汗较多时注意及时补水,但要避免过多饮用可乐、果汁等饮料。二是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少吃高脂食物,适当增加水果、蔬菜摄入,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避免高尿酸血症和草酸盐结石形成的风险。三是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导致脱水。四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采用淋浴方式,勤换内衣。
秋之变化:减缓凉寒之害
秋季气候转凉,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喜温恶寒,受凉后容易损伤肾阳气,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形成肾虚,很多人会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症状。
随着天气转凉,人体的血液循环也会相对减慢,肾脏的血液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肾脏功能下降。此时,适量进补可以帮助肾脏恢复功能,增强抵抗力。例如,秋季可以多吃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
此外,保持温暖也是预防秋季肾阳虚损的重要措施。秋季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肾病患者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寒。
预防感冒也非常关键。秋季是感冒高发季节,感冒病毒容易侵犯人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容易诱发肾病复发,造成肾脏再次受损,进而影响肾脏功能。肾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多种病菌的侵袭。因此,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秋季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以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冬之考验:抵御低温之袭
冬季气温低,人体为了保持体温,外周血管收缩,会明显升高机体的血压,引起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增加,因此,冬季对于血压的检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肾病患者应做到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就诊,调整降压治疗方案,并复查肾脏相关的化验指标。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冬季需特别注意保暖。在秋冬季节,手、足及腰部受凉后,肾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使肾功能低下。身体受凉也容易造成已有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加重,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衰等,也会对肾脏产生间接不利影响。
另外,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常伴有大量蛋白尿,体内免疫球蛋白也会随尿液排出。此类病人机体免疫功能更加低下,一旦受寒常易受流感病毒感染,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会给肾脏增加负担,导致肾脏病的病情加重。
因此,肾病患者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加衣服,穿保暖鞋,勤更换鞋垫,尽量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滞留,双手尽量少接触凉水。起居上,“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头天早睡觉,保养人体阳气;次日待早晨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滋养人体阴气;延长睡眠的时间,减少各种活动,则可起到存储能量的效果。
总之,不同季节对肾脏健康的影响各不相同,肾病患者需要根据季节的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内科 副主任医师 刘旭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科普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