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闭幕。5月29日,一封充满暖意的回信送到了25位科技工作者的手中。
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初夏时节,生机涌动。两会胜利闭幕,希望的未来已铺展开来。
《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纪念邮票自1988年首次发行以来,已发行七组,共有3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入选。他们,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
黄璐琦委员25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实践证明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可以发挥而且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工作者之家”上线试运行,拉开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序幕。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年5月5日,随着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开启,王亚平再上太空的机会近在眼前。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届时将颁发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
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将以线上活动为主展开,拟表彰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各30名,并宣布打造全新“科创中国”品牌。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科技委常委冯艳丽备受鼓舞。
突如其来的疫情激发了民众对健身的热情,也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适度运动的重要性。
回顾40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以及科学家的精神。
广大科技工作者活跃在生产一线,为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郑皆连院士表示,我国正从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
他们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科技对人类文明演进和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创新敢为天下先——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沉甸甸的国家荣誉,铭刻着不可磨灭的功勋,饱含着初心如磐的坚守。
新冠肺炎疫情下,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女性,如铿锵玫瑰,展现巾帼力量。
社区村庄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道防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村委会主任周忠莲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
5月30日是我国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感谢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全国药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中国药学会特举办线上直播活动。
让我们倾听援鄂医疗队护士的心声,由衷地向白衣天使们致敬!
青春,因追逐梦想而精彩;青春,因勇于担当而伟大;青春,因砥砺前行而无畏……
此次活动助推青山湖现代针纺产业在创新驱动上再强化,引导纺织服装集群在科研创新,品牌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再提速。
他们,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为抢抓插管时机,挽救患者生命,他曾1天内完成6例高难度插管,均一次成功,创院区纪录。
据了解,江苏大学将把“耒耜国际论坛”打造成为每年4月29日定期举办的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
“科普中国·科学答人”是面向全国的大型网络科普知识互动竞答活动。
好习惯、新风尚要靠新科技支撑。
广大科技工作者活跃在生产一线,为复工复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疫情当下,全球各国是命运共同体,应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中国科协积极发动中国科技社团投身防疫抗疫工作。
新冠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供全球公众查阅。
巡检、清洁、测温等各类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
2020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在京启动
中国航海学会将编纂航海系列文化丛书,宣传航海精神的楷模。
她们她们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为人民群众构筑起生命防线。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信心,实事求是,尽出所学,各展所长。
“核酸检验医生”这个工种,无疑是一个重量十足且更为神秘的角色。
新华社“声在中国”联合《中国扶贫》杂志社,携手打造青春奋斗歌曲《不屈的信仰》。
张文宏认为,面对疫情不仅要有医疗科技工作者的勇气和信心,科技的支撑也十分重要。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的抗“疫”故事。
各种流言加剧焦虑与恐慌,一些地方出现非理性抢购药物等现象,均凸显了应急科普的重要性。
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完善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指挥机制。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在建立“每灾一行动”转移启动机制方面,各地要建立与三防、应急、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水文等预警信号挂钩的转移启动机制。
一件件物证承载了特殊时期的深刻记忆,记录了广东人“共克时艰”的点点滴滴......
当一场从未见识的病毒疫情来袭,如何助力科学决策,如何判别谣言与真相?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
除了三七,陈士林团队还成功开展了人参、紫苏等多种中药材的新品种选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接受新华网采访。
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也是成功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只有世界各国精诚合作、携手应对,人类才能战胜疫情。
在这场战“疫”中,应急科普展示出重要的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向公众传递正确的认识,可以凝聚共识,寻找到准确的对策。
周忠和呼吁,尽快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长效机制。
在履职尽责的13年中,微博帮助陈静瑜做成了很多性命攸关的大事。
只有为病人着想,替病人解难,我们的医患关系才会更好。
在马忠明的推动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在民勤先后设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民勤综合实验站等。
杨林花多次对新冠肺炎疑难危重患者会诊,并通过远程会诊开展基层医疗支援工作。
这群优秀青年成为疫情防控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座谈会上说了些什么?
入夜,六盘山西麓,甘肃省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逐渐“入睡”,村里的一家扶贫车间却还亮着。
30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备受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3日,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首期论坛在京举行。首期“科创中国”论坛聚焦中小企业发展与技术服务,旨在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日前,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承办的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沪举办。
此次新启动的数字地图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科创中国”旗下开放共享的公共数字智库平台,为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业者开展创新创业提供高质量建议和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疫情引起的科技治理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各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大的挑战和科学防控的方法是什么?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表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应聚力推动“六次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从“田头”到“舌头”功能齐备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
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就新基建对后疫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接受记者视频连线。
怀进鹏表示,中国科协把今年作为合作发展年,努力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优势,组织实施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针对技术交易、技术服务等短板弱项,搭建“科创中国”平台。
7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四次集体学习,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参与了座谈交流。
中国科协正打造全新的“科创中国”工作品牌,推动科技资源聚合优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丁健研究员率先领导建立了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筛选和贴近临床的药效学评价体系,为我国抗肿瘤药物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王红阳院士开创性地开展了小分子诱导细胞分化、人工肝和新型止血药等国际前沿研究,为肝病治疗研究提供新技术。
巴桑旺堆研究员长期从事牦牛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技术示范等工作。聚焦脱贫攻坚,历时8年赴3个县开展定点科技扶贫。
龙腾教授长期从事新体制雷达与实时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围绕该领域基础性、共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付小兵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工作,创立了针对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生长因子治疗方法——“冲击”疗法。
仝小林院士率先提出“寒湿疫”理论指导新冠肺炎防治(核准),并拟定了中医通治方“寒湿疫方(武汉抗疫1号方)”。
冯小明院士发展的不对称催化方法为手性功能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或候选药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高效途径。
冯江华总工程师扎根治理实践,为我国高铁核心技术实现从追赶、并跑到领跑做出突出贡献,对科技治理提出重要政策建议。
向涛院士在多体量子计算及铁基超导等强关联量子研究领域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他也是我国张量重正化群理论发展的引领和开拓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杜斌主任投身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他还撰写相关科普文章,为基层抗疫贡献力量。
李兰娟院士作为著名感染病学家,长期坚守在临床、教育和科研的第一线,在我国成功防治各种传染疾病过程中做出必要贡献。
肖文交院士在造山带解剖和大陆增生机制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创新方向和典型范例。
张伯礼院士在武汉前线深入医院、调查疫情、调制处方,制定方案,开展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
陈士林开发了中药材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系统助力精准扶贫,创建的中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体系改善了贫困地区药材产区的生态环境。
陈孝平院士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40余年,为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同步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
金黎平研究员担任多个深度贫困县的扶贫专家,为当地发展献策并培训专业人才,她育成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胡豫院长专注于初凝血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胡豫院长较早提出新冠肺炎出凝血功能障碍特点及机制。
俞书宏院士长期从事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和功能化研究,实现了人工珍珠母的矿化合成,开辟了无机功能材料跨尺度可控合成的新途径。
黄才发长期扎根教育基层一线开展科普宣传,致力于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特点的科技教育活动新内容、新形式,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
黄璐琦院士大力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担任国家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组织制修订国家中医诊疗方案。
常兆华带领团队开展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强度技术攻关,首创“线-站”式管理模式,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彭志勇主任从事重症医学30余年,对重症医学临床有独到经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始终带领中南医院重症团队奋战在抗疫一线。
焦宗夏是我国流体动力理论及飞机液压控制新一代领军人才,在飞机高可靠液压系统、高效刹车和负载模拟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樊会涛院士主持研制的空空导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我国空空导弹领域发展的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发展。
薛澜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与管理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应用领域的研究,在多个领域中多有著述。
5月30日下午,主题为“科技为民、奋斗有我”的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别节目在京举办。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薛澜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分享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樊会涛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节日的问候。
薛其坤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愿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 勇攀高峰。”
“做一位有梦想的实干家。”
直播活动中,雷神山医院一线工作者通过视频连线,纷纷寄语青年学子。
(图表·漫画)「五四青年节」青年志愿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