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时政 | 国际 | 港澳 | 台湾 | 财经 | 法治 | 纪检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文娱 | 图片 | 视频 | 论坛 | 访谈 | 微博

VOL 8

2015年6月12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根据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文化遗产日”。2015年6月13日将迎来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千年传承 保护成果

传承千年的扬州毛笔制作技艺

毛笔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扬州毛笔制作技艺独树一帜,取材天然,工艺复杂,全凭手感、舌感和目测制作,有均、齐、理、扎、装、择等120多道工序。2010年,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点击详细]

土家织绵西兰卡普弄潮市场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的意思是花铺盖,被视为土家人智慧、技艺的结晶。它以麻、棉纱为经,以多色彩的粗丝、毛绒线为纬,色彩热烈、构图精巧、结构严谨,纹样以菱形结构和斜线条为主,讲究几何对称和反复连续,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益于恩施非遗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西兰卡普实现传承与发展共赢。集西兰卡普专业设计、系统培训、手工生产、现代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城乡居民就业,也让西兰卡普的技艺传承、产业拓展之路越走越宽。[点击详细]

艺术人生 传承非遗

陶艺师李五奎:用泥巴塑造西夏文化

今年51岁的陶艺师李五奎和泥巴打了一辈子交道。从他爷爷开始,一家三代人都以制陶为生。李五奎从十几岁开始便帮着家里制作陶器。 1985年初,李五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学艺,在安定门附近的一个窑厂工作。当时很多美院的老师、学生都会到窑厂制作陶器,李五奎在交流学习中开阔了眼界。1999年,回到宁夏的李五奎在一次贺兰山岩画研讨会上受到启发,从此致力于用陶艺作品来表现西夏文化的创作之路。[点击详细]

复州皮影传承人宋国超的艺术人生

现年67岁的辽宁大连人宋国超出生于皮影世家,太祖父曾在复州皮影戏的创始戏班“义和班”拜师学艺,他是家族从事皮影演出的第四代传人,12岁起就跟随父亲登台演出。在复州皮影戏走向衰落的20世纪80、90年代,宋国超在务农的同时,坚持皮影戏的练习和表演,逐渐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皮影艺人,2006年被认定为复州皮影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3年,复州皮影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国超的皮影艺术生涯也迎来了春天。[点击详细]

体验魅力 感悟非遗

传承非遗艺术 体验赣剧魅力

6月11日,数十位游客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梅岭景区的太平古戏台与赣剧演员进行互动交流,学习赣剧知识,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搭建演出平台,并修建赣剧博物馆,让游客在欣赏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点击详细]

浙江绍兴:八旬非遗艺人展"扯白糖"绝活

“扯白糖”是浙江绍兴当地颇受欢迎的小吃。白糖在钢锅中加热、搅拌后渐成糖浆,随后将冷却少许的糖浆糅合成稠软状,再将其抛上木棍,几番拉、甩、扯之后,最终形成直径约1厘米的长圆条,用剪刀截下寸许,就成了可以食用的“扯白糖”。年过八旬的陈锦水是绍兴安昌“扯白糖”技艺传承人,住在古老长街上的他,从13岁开始学习扯白糖。而今,在临河的廊柱上绑一根光滑的木棍,就地放上一张板桌,八旬老人陈锦水的“扯白糖”手艺依旧熟练,令过往游客叹为观止。[点击详细]

非遗展演 全民共享

河北隆尧“招子鼓”鼓声雄壮传四方

在河北省隆尧县千户营村,经常可以听到雄壮的鼓声传播四方。隆尧“招子鼓”历史悠久,其以击鼓为主体,配以锣镲伴奏,音调铿锵雄壮,气势恢弘磅礴。表演时鼓手和钹手不断变换队形,舞步粗犷质朴,表演刚劲舒展,威武雄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点击详细]

贵州安顺木雕面具

安顺木雕面具,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安顺地戏表演的重要道具。它的雕刻工艺复杂而精细,色彩绚丽明亮,风格兼具写实和夸张。面具采用木质细腻的木料,运用几十种不同的工具,通过截林、剖半、出坯、白面、上彩等工序雕刻而成。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有一位出身雕刻世家,16岁就拿起刻刀从事安顺木雕面具制作的手工艺人——杨正洪。[点击详细]

01003010105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