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飞云走万古新
 
──访中国著名画家石愚先生
 

尹鸿祝 楚剑锋

  近10余年来,在中国画坛上崛起了一位既擅长丹青,又精于篆刻,被称为中国当代画坛奇才的中年画家──石愚。
  石愚先生1946年出生于中国中西文化交汇的滨海城市天津;1950年随家移居中国文化古城西安。
  石愚先生从小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便自修中国书画。1957年,在他11岁时其绘画作品便荣获少年大奖赛大奖。18岁时,石愚先生便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他系统地学习、研究了中国画论、中国美术史;研究八大山人、虚谷、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的艺术风格、特点;研究秦、汉、明、清的篆刻艺术。1973年,他的篆刻作品《楚辞》选送日本展出。次年,他的篆刻、书法作品在全国巡回展出,受到国内书画界的一致好评。1986年,他的国画作品《孔雀图》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年画后,次年再版,深受读者好评。
  在1987年至1997年的10年间,石愚先生曾多次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邀请,即兴作画表演。1988年,由启功先生题词、石愚先生作画的《龙腾虎跃》,1990年由石愚先生作画的《雄风图》,受到了晚会艺术家及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10年间,石愚先生的作品还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并被国内外一些博物馆、收藏家和一些重要场所收藏、陈列。10年间,石愚先生的作品多次赴新加坡、南朝鲜、日本、泰国等地展出,并被珍藏。10年间,石愚出版了多部个人书画作品集。
  石愚作画,注重气势神韵、笔墨泼辣。他以写意为主,但也不放过工笔的造化神韵,融文人画与民间书于一体,兼具画卷气势和夸张手法。他的作品风格独具,不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蕴含着东方哲学的魅力,更深具现代人的观念和意识。
  先天的秉赋,后天的勤奋,造就了石愚深厚多面的功力。他的艺术天地极为广阔,从花卉、人物,以至翎毛走兽,无所不写。而尤以画虎和孔雀驰名。虎,作为兽中之王,具有一种权威的力量,因此人们常以虎作为威严,无敌的象征。虎的威严凌厉,虎的所向披靡,正与石愚先生所追求的博大意境相契合。我们从石愚笔下那些呼啸、奔腾、跳跃的虎的形象里,感受到了凝聚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昂扬开阔的精神。
  石愚偏爱博大宏阔的意境,与他在西安长期耳濡目染,接受秦汉文化精神的熏陶深有关系。他从先秦凝重的青铜器,汉代古拙的画像石等之中求得一种大的气魄。他把虎的彪纹简化成几根,反而使画面增加了更多的内容。酷似汉画像石上的虎,仅简洁的几笔便勾勒出虎的生机勃勃的姿态。他笔下的虎脱尽俗气,充溢着升腾的气势和阳刚精神。启功先生曾题诗赞叹石愚笔下“写得山王貌,巍然一世雄。彩亳挥舞处,纸上起秋风。”
  石愚先生不但选择了画虎,还选择了画孔雀。他笔下的孔雀盛隆妩媚、光华灿然、冰清玉洁,犹如仙子起舞一般。虎与孔雀在他的笔下并驾齐驱。这大概是由于虎为兽中之王,孔雀亦称鸟中之魁吧!同时,这也体现出一种艺术的辩证法。刚到极致则折,因此,需要一种有韧性的刚、刚柔相济。如果说,虎体现出阳刚之美的话,那么,孔雀所包含的阴柔之美正是一个极好的补充。
  石愚先生不仅在绘画艺术上有着相当深的造诣,在篆刻艺术上亦被视为出类拔萃。石愚治印,师承秦汉,对明清诸流派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形成了他至大至刚的艺术风格。他治印章法自然、布局奇险、动静谐和。刀法舒展纵横、刚健凌厉。作品苍劲浑厚、气象万千。《海南特区法制报》头版“南方观察”栏目的篆刻,就是石愚先生秉承其风格的大作。
  总之,观石愚先生之作品,既有涛飞云走的波澜气势,又开辟了其个人风格的崭新神韵。可谓神来之笔,惊涛拍岸;神游有韵,万古皆惊。

 
摘自《海南特区法制报》第17期 1998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