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29日,由新华网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新华网思客、人文清华承办的“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北京以线上论坛的形式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格局 新优势 新篇章”。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院长、北京泰济堂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克镇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张克镇认为,一个好的医疗体系应该使得健康人群的数量和生命的质量越来越高,而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越来越低。在临床上应该用一种循源的方式分析病因,追溯到疾病源头,否则,治未病就是一句空话。
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院长、北京泰济堂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克镇出席“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主要演讲内容:
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医疗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静下心来会发现,即便没有新冠疫情,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医疗仍然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话题。
我们在医疗上的投入越来越多,治疗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但同时常见病、疑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我认为,一个好的医疗体系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它能使我们健康人群的数量和生命的质量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医疗成本和医疗风险越来越低。但我们发现,现有投入和科技含量以及我们对医学的期望,离我们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们在临床上应该用一种循源的方式,不以结果为导向,而是分析这个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追溯到疾病的源头。例如,一个偏头疼的病人一直在吃止痛药。我们就发现他的头疼实际上不是头本身的问题,而是颈椎问题造成的。那颈椎问题又是什么引起的?由于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不好,所以导致颈椎的变化。我们就会告诉病人,你这个病一定要改变不良习惯。结果病人照着我们说的做,他的病果然没再复发。从这个案例,我们会发现一个逻辑关系,不良的习惯会导致颈部组织形态改变,从而引起软组织的紧张度增高或生理弯曲的改变,最终造成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而这些压迫导致头疼的产生,这是另一个因果关系。
顺着结果去追溯原因,把原因改变了,就可以预防疾病,这也是中医在古代提倡的治未病。
中医有一个词叫辨证论治,有些疾病我们用辨证的方法来治疗,辨证对了,很快这个症状就会消失,但不久它又容易复发。这是为什么?例如“老慢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这种气管炎每到冬天一受寒就会发作。我们用辨证论治的方法,用一些治疗寒痰、止咳的药物,症状就会消失或减轻。但是明年冬天,一受寒它又会发作,这是为什么?因为寒冷是导致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们按照循源的思路,找到疾病源头,那么原因很简单,它是受寒导致的。我们完全可以提前保暖,不受风寒侵袭,症状就不会再复发。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别人受寒不咳嗽,而他受寒会咳嗽,出现呼吸道的症状?这说明呼吸系统是他身体的一个短板。所以说,我们除了辨因以外还要辨体,我在循源医学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些原理,采取“三辨”,即辨证、辨因、辨体。辨证,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辨因和辨体,是解决未病的问题,可以防病。我们把原因解决了,把源头堵住,把体质存在的隐患或短板找到,在没有发病的时候就把它补齐,培补好,这也是中医的强项,这样身体再受寒也不会发作。所以,这就真正达到了中医治未病的要求。
那么我们从循源医学的思维方式来看,它对医学发展有哪些影响?我个人认为,至少有四大方面的影响:
第一,提供一种医学诊疗的思维方法。在人类医学的发展中,有两种动力至关重要,缺一不可。一种是医学思想或基础理论的创新。另一个是科学技术的结果。医学思想或基础理论的创新,它决定着医学方向,就像我们去旅游,我们一定要有导航,否则我们开的车再好,也是漫无目的地乱闯。所以,循源医学理论体系就是指导我们正确地分析疾病,在临床上应用的一个正确方法。
第二,循源医学使防病或治未病更有效果。我们只有真正地了解疾病的源头或者病因,治未病才能更有针对性。
第三,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循源医学体系针对的是疾病的源头,它的源头往往是和病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相关,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循源医学注重预防,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因为一旦我们发现了疾病的源头,从源头上去预防疾病,疾病就会得到真正地治愈,医疗成本自然就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