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移动支付、线上挂号预约、网络购票、扫码出行……如今,智能技术让公众生活越来越便利,但很多老年人因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设备,遭遇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5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为“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新华网思客通过一项调查(调查丨跨越“数字鸿沟”,父母们面临哪些“数字化障碍”?),来了解现在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智能带来便利 老年人却遭遇尴尬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年轻人而言让生活变得便捷,但对部分老年人来说,却显得无所适从。
新华网思客针对老年人遇到的“数字鸿沟”场景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老年人群体在“出示或扫健康码、行程码”“网络支付、网上缴费”“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医院挂号、网约车、火车票购票等生活服务”“使用社交网络进行社交”“浏览互联网资讯”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便。
其中“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医院挂号、网约车、火车票购票等生活服务”在老年人群体使用智能设备时遇到的尴尬较多,占比26%。有网民称,自己年纪大了,智能手机刚刚上手,才学会用手机听歌、微信聊天,而用手机软件挂号这些复杂操作学起来很吃力。
调查发现,“网络支付、网上缴费”在部分老年人群体中接受度也不高。有老年网民称,手机支付不敢用,担心绑定银行卡有风险,也担心操作失误丢了钱。
不会不敢不愿用 老年人用网顾虑多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网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11.3%。而在这些老年人中只有30%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的活动,23%能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20%能在网上查找信息。也就是说5位老年人中,只有一位能够相对熟练地使用手机完成上述操作。
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不愿使用智能软件和设备的主要困扰是“操作复杂,难以掌握”,其次是“担心被骗,造成损失”。
在梳理网民留言时发现,不少老年人吐槽被各类网络诈骗案例所影响,不愿、不敢使用数字平台,导致不少老年人在出行购物、就医和防疫等方面受到困扰。
对于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原因在哪?调查数据显示,“新事物发展较快,老年人需要较长时间学习”“社会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数字化适老服务”“年轻人缺乏耐心教老年人使用数字化产品”等不同方面均受到网民关注。
其中“新事物发展较快,老年人需要较长时间学习”投票率最高,面对智能设备,不少老年人主观上存在“学习恐惧”,对智能设备和新技术的接受、学习能力也比较弱。当下各种智能设备和应用在设计、研发时也很少考虑到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给他们接受新事物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数字化时代 老年人应该被温柔以待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数字时代不让老年人“掉线”应多管齐下。
在国家层面,近年来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各部委先后下发多个政策文件或指导意见。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回应了许多社会关切。工信部也推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等举措,加快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的进程。
在科技企业层面,市场主体应下功夫开展老年人数字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收集、分析和挖掘,深入研究老年人群体的身体和心理变化规律,研发适老化数字产品,精准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
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组织也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形成一个全社会帮忙的氛围。有网民称,例如针对老年人熟悉的电视媒介,多播放寓教于乐的学习内容;社区可以开展专门的培训活动,老年大学开展智能设备学习班。另外,因为老年人学习能力较差,记忆力较弱,家中年轻人的“反哺”也很重要。
在调查中发现,在使用智能软硬件遇到困难时,老年人首选的解决途径就是“寻找寻找家人、后辈来帮忙”,其次为“不再使用相关智能软件、产品”。
老年人的网络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子女影响,家里的年轻子女应该在闲暇的时候多教老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让老年人可以更积极面对数字老龄化。
数字化时代,老年人更应该被温柔以待。相信通过社会各方的发力和“银发一族”自身的努力,越来越多老年群体能在快时代中融入数字生活。
监制:唐心怡
编辑:孙惠 徐晓飞
制图:李权
校对:周佳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