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科普中国智库·专家系列访谈丨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擦出新“火花”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科普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将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强化科普理论研究,促进跨界交流,推动融合发展,加强舆论引导,集智汇力,建言献策,服务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推出对科普中国智库专家汤书昆的采访,讲述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您著有《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一书,该书阐述了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能请您讲一讲科学技术传播与当代社会具有怎样的互动关系吗?

您著有《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一书,该书阐述了科技传播与当代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能请您讲一讲科学技术传播与当代社会具有怎样的互动关系吗?
2
汤书昆

科技驱动创新的扩散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塑造,社会通过重构式的塑造,也对科技发展与科技应用提出了新的诉求与愿景。

科技驱动创新的扩散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塑造,社会通过重构式的塑造,也对科技发展与科技应用提出了新的诉求与愿景。
从近代科技革命开始,科技在作为一种面对“新世界”的发现体系以及之后的应用方面异军突起,它产生的力量逐渐在整个社会动力系统当中,从比较边缘快速往中心圈迈进,形成了科技驱动发展型的社会,或者叫科技创新驱动型社会。科技与当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互动关系是不一样的,在古代社会,人文力量,宗教力量等经常站在文明与社会的中心圈,到了近代社会以来,特别是到现当代社会以后,科技发展中每一步的重大发现以及重要应用,都会较有深度和广度地影响到社会运行,塑造或构建出新的社会运行规则。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社会与科技发展进步的关系已经非常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当代社会跟科技进步成为一对非常重要的关系体。一方面,科技驱动创新的扩散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塑造;另一方面,社会通过重构式的塑造,也对科技发展与科技应用提出了新的诉求与愿景。总的来说,在当代社会,科技和社会的运行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关系体和结构体。
1
新华网

我们常见科学传播、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三种说法,三者的概念如何界定,科学传播、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有何区别?

我们常见科学传播、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三种说法,三者的概念如何界定,科学传播、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有何区别?
2
汤书昆

关于这三组概念,在国际国内一直是有多种观点和不同的诠释视角。

关于这三组概念,在国际国内一直是有多种观点和不同的诠释视角。
我认为科学传播更多传播的是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从中的发现以及其所形成的知识、方法和看待世界的角度。从科技传播层面来说,因为其包含了技术的部分,更加凸显了发现、发明之后的应用。我们需要推广好的技术,让它覆盖到大众,能够服务于民众,让民众能够理解、学习、掌握,从而获得与时俱进的更好的生存能力。第三是科学普及,世界上很多国家不怎么用科学普及的概念。现代以前人们对于科学的关注是相对较少的,因而也导致科学素质相对低下,理解自然世界的能力也受到明显制约。基于此,“科学普及”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要把科学尽可能地向广泛的大众去普及。
1
新华网

您认为建设国家高端科普智库有哪些着力点?

您认为建设国家高端科普智库有哪些着力点?
2
汤书昆

好的智库应该批量产出有深度的内容以及相关的重要判断和操作路径,包括对当前的判断和对未来判断。

好的智库应该批量产出有深度的内容以及相关的重要判断和操作路径,包括对当前的判断和对未来判断。
第一,我觉得无论是科学智库或者科普智库,它都要把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和操作路径建议放在前面。第二,智库要成为一个可以逐级开放的对话平台,通过各种媒介载体,让这种对话可以逐级放大,面向社会各种人群和阶层开放扩散。包括科普中国智库等平台在聚合时,都需要保持核心的对话活力与辐射力,使得对话能够不断产出、扩散、反馈。第三,要让对话能够实现真正地向不同人群开放,让不同人群参与进来,这是它作为媒介属性非常重要的一种属性刻画。从我国目前的科技和科普智库来看,对话的结构以及对话功能的设计推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智库拥有充分的内容与观念供给的情况下,动员各路力量,包括媒体来源、公众来源以及各种社会人群来源的力量,使得智库除了面向决策层之外,还要面向不同的社会人群,让智库提炼出来的知识、产生的内容、观念和方法论回馈到各路人群,从而在大的社会体系里产生影响力和聚合力。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