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has-portrait

食品安全谣言治理:如何认清基本面,提升获得感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近日,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新华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邀请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就食品谣言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等话题,接受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访,为您提供专业洞察与分析。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近年来,关于食品的谣言屡屡发生,对消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食品谣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近年来,关于食品的谣言屡屡发生,对消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食品谣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钟凯

谣言是一个社会现象,有故意捏造的谣言,也有一些自然生成的谣言。

谣言是一个社会现象,有故意捏造的谣言,也有一些自然生成的谣言。
传播领域经常会提到“漏斗效应”,指一个人说了100个字,向下传播时,下一个人所接受的信息中,100个字可能有一个字发生了改变,再传就慢慢变成了谣言。所以也不只是食品方面才有谣言,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会在传播中产生谣言。具体到“吃”的话题,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大国,人们对于吃更容易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容易生成一些谣言。
1
新华网

食品安全逐渐成为谣言相对集中的领域。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食品安全逐渐成为谣言相对集中的领域。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2
钟凯

谣言会对食品消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谣言会对食品消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换个角度看,谣言也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科普工作。我们在进行科普的时候常有体会:如果泛泛地讲食品技术等知识,很少会有人听,因为我们有太多其他有趣的信息吸引着人们去听、去看。但是一旦有了食品方面的谣言,比方说不粘锅致癌,很多人就会担心。你再讲不粘锅的涂层是什么、国家标准是什么、国际上是怎么应用的、使用不粘锅的时候涂层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这个时候,人们对科普信息的关注度反而会更高一些,产生了主动学习的需求。
当然谣言更多的还是造成负面影响。很多谣言会对食品消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认为进口奶粉比国产奶粉好,其实就是个误解。还有人说柑橘里面有蛆、香蕉致癌等等,这些谣言对于农产品生产地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确实应该及时澄清,比如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屏蔽等等。
1
新华网

在食品谣言治理方面,您有何意见和建议?

在食品谣言治理方面,您有何意见和建议?
2
钟凯

辟谣工作卓有成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辟谣工作卓有成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过去,我们经历了很多谣言,也进行了大量辟谣,这些工作卓有成效,但也有一些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农业领域的谣言,需要加快辟谣速度,加大辟谣力度。因为农产品的成熟收获期有限,很多水果是短保质期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草莓。草莓是无法储存的,如果谣言的影响持续一个星期或半个月,甚至稍微长一点时间,草莓就只能烂在地里。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差的,农户很容易受到谣言的冲击,遭受巨大损失。还会产生连锁反应,产生市场波动。所以农产品方面的谣言,需要加快辟谣节奏,加大辟谣力度。
食品行业也有一些谣言长期、反复地出现。我们经常会说,这是“陈年旧谣”。酒是越陈越香,谣言越陈也越厉害。因为它沉淀在网络上,不断地变化,会有很多变种。这类谣言可能需要运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屏蔽,清除信息污染。
这些年,整个食品的安全水平、质量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消费者现在缺的是什么?缺的是获得感。怎样才能让大家对食品安全有更大的获得感?一方面需要政府、行业、专业机构等告诉消费者更多真实的情况,加大正面信息投放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减少错误信息、谣言、误解的传播。
1
新华网

在不实信息或谣言中,除了部分是因为网民不明真相而误写或者误传,还有一部分是有意而为之的“专业制作”,如何惩罚不实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

在不实信息或谣言中,除了部分是因为网民不明真相而误写或者误传,还有一部分是有意而为之的“专业制作”,如何惩罚不实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
2
钟凯

鼓励受损的商家拿起法律的武器

鼓励受损的商家拿起法律的武器
应该说制作者和传播者不能放在一个层面讨论,因为制作的恶意要大于传播。传播者通常是本着避险的心理。如果没有专业背景的话,很难轻易辨别谣言。就像我是食品行业的,食品的谣言到我这儿,我都不用看,扫一眼就知道是假的。但是要说理财的、汽车的、或服装的谣言,可能我会当真,当成专家说的,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分辨能力。
造谣者确实是应该受到打击。造谣分两种,一种纯粹是为了博眼球,比如说我有个抖音号,或者有个直播,然后我瞎说点什么,瞎拍点什么,纯粹是为了赚取流量。如果已经鉴定出来是错误信息,平台方应该第一时间对错误信息和用户身份采取限流、封号、禁言等措施。
另外,如果指名道姓说哪个品牌里面有什么脏东西,或者什么毒素之类,像这种应该至少要承担民事责任,品牌方可以对其追究民事责任。还有一部分造谣是商业之间的“互黑”,就是诽谤竞争对手。它的隐蔽性相对比较强,一般来讲也需要品牌利益受损的一方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我相信国家政府部门,不管是市场监管部门,还是公安部门都会主持正义。造谣行为,对错是能分清的。如果是攻击对手,这种方式本身也涉嫌不正当竞争。不管你是从形式上来讲,还是从市场竞争来讲,两个部门都可以管,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受损的商家拿起法律的武器。
现在比较弱势的是农产品。谣言导致受损的往往是农民。农民的维权意识比较差,即使想维权,也不太清楚怎么去做。所以相关的协会或者公益组织,应该帮助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帮助他们来维权,因为谣言对他们伤害往往是很大的。
1
新华网

您刚才也提到了“老谣新传”。像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识别谣言,做好科普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您有哪些建议?

您刚才也提到了“老谣新传”。像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识别谣言,做好科普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您有哪些建议?
2
钟凯

我国的整体食品安全状况是较好的,绝大多数食品可以放心购买

我国的整体食品安全状况是较好的,绝大多数食品可以放心购买
首先,我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整体状况要有一个基本面的认识。什么叫基本面认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进口的奶粉就是好”这一谣言。过去曾经有段时间,国内的乳制品行业相对发展比较落后,人们便有了这样的观念。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概念。
经过了从2008年到现在将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我们国家乳制品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得非常快。有很多领域,比如说大家最关心的婴儿配方奶粉,我们国家的监管力度比国外更严。现在,国外的品牌能在中国注册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可能会很骄傲。为什么?这是因为我国提高了配方奶粉注册的门槛,比国外还高。像这样的情况,大家心里应该有一个基本认识。
还有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目前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是百分之九十几。因为抽检频次很高、覆盖面很广,所以你看到是九十几,我们还能抓到1%、2%这种不合格的。相反,国外的抽检量很少,所以我国的整体食品安全状况是较好的,绝大多数食品可以放心购买。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品牌产品的话,安全系数还是非常高的。这是第一个最基本的认知。
其次,我国目前整体消费水平依然不平衡。城市消费者,尤其像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很大,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确实会存在。比如说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我们还是尽量从正规渠道去购买。同时,要提高我们整体的消费能力,从正规渠道购买,不要总贪便宜。
另外,我们经常会说,在食品安全方面最大的威胁不在超市的货架上,不在小摊小贩那里,就在你家厨房里。那就是微生物。如果生熟分开没做好,烧熟煮透没做好,或者从冰箱取出的食物没有热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的健康造成的风险甚至危害是更大的。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报道:一位女士因为冰箱里的东西没有加热直接吃,导致了李斯特菌的感染,得了脑膜炎。像这样一些健康危害是更直接的。跟农残、添加剂相比,这些不起眼的一些小细节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1
新华网

您认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当中,个人如何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您认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当中,个人如何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2
钟凯

主动推送一些识谣辟谣常识 引导老百姓识谣

主动推送一些识谣辟谣常识 引导老百姓识谣
我是从事食品行业的,所以食品方面的谣言我一看就能看出来。但还有很多表面很像真相的信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真的没有办法去分辨。消费者很难主动去寻求正确答案,我们需要给出一些提示。媒体、政府部门、业界应该更多地主动去做这个事情。
我们每天接触到很多信息,并非只有食品方面需要去核实真相。所以还要更多地引导老百姓识谣。让他们知道从哪些平台可以看到正确的信息,主动为他们推送一些识谣辟谣常识,或者揭穿一些常见的谣言套路,来增强他们的免疫力。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