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在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水平之前,食物消费结构要继续改善。而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比较严重,农业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我们农业有些领域的竞争力不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调优、调好、调顺我国的农业结构,创新我们的政策机制,促进供求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
韩俊:当前 ,粮食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国内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阶段性重要变化,部分品种出现结构性过剩。
从大宗农产品看,突出的是大豆缺、玉米多。2014年和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分别高达7140万吨和8169万吨,占当年粮食进口的65%以上。与此同时,玉米库存积压较为严重。
从品质结构看,普通品质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裕,优质高端品牌的农产品较为紧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有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韩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一场硬仗,就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的改革。
基本的改革思路,就是由过去的价格支持和干预为主,逐步转向“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即让农产品价格机制有效影响资源配置,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逐步理顺,真正使得农产品形成有效供给,使得农产品的供给结构真正与需求结构匹配好。
韩俊: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现在主要是在新疆棉花、东北大豆等实行目标价格改革。玉米的收储制度改革也是借鉴了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但与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运作机制不一样。小麦和稻谷仍将继续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韩俊: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培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带头人。带头人不是“3860(妇女和老人)”群体,而是返乡创业者。
这些人士的一半是从事现代种养业。我们调研发现,他们创办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占当地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10%-50%。其具有资金、眼光、市场经验等,更注重在品质、品味、品牌和管理方面下功夫,应用新技术,整合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这就让农业自然而然嫁接到了现代生产要素,为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入了新鲜血液。
目前农村是投资价值的洼地,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好,农民就业创业面临新机遇。要做好发展农村新型产业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社会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门路。
韩俊: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对绝大多数贫困人口,不能靠发钱养人的办法扶贫,必须让他们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脱贫攻坚首先是立足于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把能扶的都起来。假如能扶的不去扶了,把这些人都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范围,就可能会陷入“福利陷阱”,财政难以承受,社会的活力也会受到损害。
对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应保尽保,通过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以体现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