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话长江】千里走金川
轻舟从此过,共饮一江水
-->

手记

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自20日启动以来,在云贵高原上千里驰骋,日夜兼程。从金沙江畔到滇池流域,从乌江渡口到赤水河边,新华社记者笔下书写了砍树人变种树人、种土地到卖风景的生动故事,镜头里展现了荒山变绿地、茶园变景区的鲜活景致。

长江上游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大美长江图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陈玉明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

从丽江到昆明,再到遵义,一路走来,很辛苦,也很充实。从这几天采访的情况看,现在地方领导和企业的环保意识确实增强了,有很多可喜的变化。不过,问题也还有,比如我看到滇池的水质还不太好,还稍稍能闻到一点异味。

改善生态,保护长江,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作为媒体人,我们要积极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鼓与呼;作为普通人,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节俭、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金立旺

新华社摄影部记者

曹滢

新华网记者

十多年前,我曾在云贵川做过生态状况调研采访。那时长江上游刚刚禁伐,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起步不久,大片山头还是光秃秃的,干部群众普遍对不砍树了生计怎么办忧心忡忡。

这一次重走长江上游,我发现荒山没了,植被茂密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运水路连接县乡村,城镇面貌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老百姓谋生计的途径多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形成产业,真正成了脱贫致富的依靠。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认识。

在生态优先前提下,长江上游地区还面临更深更广的脱贫攻坚,面临如何加快发展、弥补地区差距,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