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08 10:13:16
来源:新华网

全国政协委员徐晓兰:工业互联网是迈向中高端制造的重要保障支撑

字体: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赵秋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此全球各国已经达成共识,制造业也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我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对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基石这一论断的高度认可。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请问徐院长,今年两会您带来哪些提案,希望推动哪些方面工作的开展?

  徐晓兰:我担任了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共提交了五六十个提案,其中超过70%的提案实现了成果转化,有些提案也得到了重点解决和落地。

  今年主要围绕着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的重点问题,提交了11个提案,涵盖制造强国、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以及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方面。

  主持人:过去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请您总结回顾这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徐晓兰:首先是形成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经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数据是核心的体系得到业内认可,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系统化推动。

  其次是探索行业应用。三年来,工业互联网在石油、石化、钢铁、电子、服装等行业的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这既有离散行业,又有流程行业。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些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通过工业互联网如何切实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这些企业、行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正是通过三年实践的不断提炼和汇聚,为下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提供更好的支撑。

  近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率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同时推动这10个行业的数据汇聚和数据价值挖掘,为国家对9个重点产业提供产业链监测、中小企业服务等,打通上下游和大中小企业以及行业与行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各种壁垒,真正推动这些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我国在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例如政策日益成熟和完善,同时在核心技术补短板、锻长板、铸新板,在人才、标准、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长效。特别是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首次被写入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令各地政府均对工业互联网高度重视。

  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不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产业、产业链安全可控等写进当地“十四五”规划中。经过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地和推动,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企业深刻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和红利,令他们从最早观望到开始进入,再到现在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

  主持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摆在重要位置。制造强国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立国之本。您认为,工业互联网应从哪几方面为中国智造做好有力支撑?

  徐晓兰: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对此全球各国已经达成共识,制造业也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我国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对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基石这一论断的高度认可。

  基于这样的背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不做不行,而且还面临着紧迫性和机遇期。我们说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实际上要有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工业互联网恰恰就是实现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重要保障和支撑。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但隔行如隔山,有的行业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两化融合基础,所以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方面收效显著,这样的行业在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带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都很明显。但也有的行业还属于补短板阶段,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过程中,要针对行业特点分步实施。我们认为,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最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有效基础设施建设,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针对每个行业的个性化问题,我们又通过定制化的方式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撑,所以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解决的既有技术问题,又有行业应用、基础问题,也有标准问题,或许还有生态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高水平应用,让制造业体系真正实现迈向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最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后,为业内发展带来重大利好,从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角度,将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助力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壮大?

  徐晓兰: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如何让用户企业放心用云、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如何发挥工业数据的最大价值等薄弱环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基于我国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成立,首先,未来三年将从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炼,例如我们正在推动工业互联网体系3.0研究,希望通过体系框架,更加有效地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第二,从行业应用角度。因为工业互联网是高水平应用,将开放到许多工业场景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很多工业短板,未来将围绕工业互联网的智能传感终端、工业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打造新业态和新模式。

  第三,挖掘工业数据价值。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承接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工作,将通过发挥数据的价值,为政府提供工业经济运行预测、产业链安全可控运行监测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对我国而言是战略资源,工业大数据已被世界各个国家高度关注,我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工业数据也非常丰富。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要解决工业数据汇聚难的问题,由此挖掘数据价值。

  第四,从生态体系方面。在工业互联时代,一定是大的生态体系协同推进。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协同最重要的是要有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体系,同时也能让企业享受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低成本应用。如果每家企业都是垂直应用并形成数据的孤岛、行业应用的孤岛,未来不可复制也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未来三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将生态体系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引导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引导更多企业敢于使用工业互联网、拥抱数字化转型,而且企业仅需要投入低廉的成本就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让他们亲身感受到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提质增效的实际效果,享受到工业互联网为他们真正带来的红利,这样才会有更多企业一起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第五,人才培养。针对工业互联网是IT和OT深度融合,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主持人:“十四五”时期,将是工业互联网立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发挥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作用,实现并跑领跑的关键阶段。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产学研联动,从而有助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走深向实,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徐晓兰:前边我们谈了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如何发挥各家资源优势补短板。例如如何通过高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带动核心技术的短板,同时又带动行业应用、相关标准制定、人才培育以及对开源技术生态的控制权和控制力等。

  在不同维度看,如果说高水平的工业互联网是一条线,我们的基础短板、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传感终端、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就是很多个点,这就要集中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各自优势,围绕工业互联网这条线,提出三年内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技术到底是什么,我们会编写相关指南,指导或者引导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共同攻克短板。

  同时,我们在推动行业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带动产学研用一起研究行业解决方案,使之真正能够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在打造生态方面,带动产学研用的资源形成合力。

  如果说以前我们的产学研用体系是一个横向切面的话,现在缺乏的是纵向牵引。我认为,纵向的牵引就是围绕着工业互联网在创新应用过程中,掌握它的核心技术的短板是什么,它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的短板是什么,在生态体系过程中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取得的成效将更加显著。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 】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77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