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健康“触网”不止需要“青少年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07 18:26:29
来源:新华网

未成年人健康“触网”不止需要“青少年模式”

字体:

  “孩子不小心在游戏里充值,怎么退回?”“以为没有上网,结果打开软件发现孩子在线时间很长 ”“孩子直接登陆了我的账号上网”......

  如今,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技术日新月异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深刻影响,随之而来衍生出网络沉迷、非理性消费、不良信息侵害等问题,牵动着父母的心,也引发全社会关注。

  我国在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方面的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行为方面的监管也愈发细致和严格。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管理要求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就是旨在建立一套网络游戏中未成年人消费管理的规范,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引导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

  在护航青少年人群健康、有益使用互联网方面,我国已经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空间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予以重点保护,也为网络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不止于游戏行业,随着越来越多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政府、平台与家庭等各方应当齐心协力,织牢织密对未成年人的防护网。从平台角度来说,作为未成年人“触网”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了严格的青少年模式及家长管理工具,为青少年群体营造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目前也取得积极成效。

  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是于2019年上线了“青少年模式”,经过5年发展,“青少年模式”对使用功能、使用时长、使用时段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也引导着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网络行为管理中来。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了《互联网平台青少年模式测评报告》。该报告尝试从“安全守护力”“内容定制力”“技术防御力”三个维度来判断“青少年模式”是否好用。报告测评结果显示,抖音、优酷、爱奇艺这三个平台青少年模式的保护效果位居前列。

  以抖音为例。抖音近年来持续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方案方面发力,采取了包括14岁以下青少年强制进入青少年模式、提供家长管理工具等在内的多种措施。

  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在安全使用、防沉迷管理、优质内容生态建设等领域推动青少年健康触网,并主动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的保护机制,但一部分家长仍然对青少年模式不太熟悉,或者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模式等举措对于保护未成年人上网的重要意义,更有未成年人直接使用家长的账号,这对于家长来说依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知识创作者王小东谈到,在创作短视频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没用过青少年模式,更遑论了解青少年模式能够带来的帮助。为此,他建议,加强青少年模式的宣传,让更多家长认知、认可,并愿意主动打开青少年模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抖音采取严格措施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范隐私泄露。此外,通过AI模型主动识别未成年人群,抖音制定了标准全覆盖的风险审核规则与策略。抖音还通过禁止未成年人打赏、持续优化退款机制、设立抖音青少年守护专线、搭建小安守护平台等措施,保护未成年用户权益。数据显示,在评论场景下,抖音日均处置风险内容量约130万条,在社交场景下,日均处置账号3000多个。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培育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基石。抖音等互联网平台还需要确保青少年在接触网络内容时能够获取到有益的信息。目前,抖音青少年模式的推送内容已覆盖科普知识、人文历史、绘本儿歌、安全教育、兴趣才艺等30余个细分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最新推出的青少年保护动画短片《绿洲》,一经上线,就受到了众多内容创作者关注。在知识创作者郝博伟看来,如今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学习方式也该应时而变。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让青少年的知识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除了社会和平台的努力,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网络素养的培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提高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家长还应承担起监护责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

  完善未成年人健康用网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平台与家庭等各方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努力为未成年人茁壮成长保驾护航。(文/谷雨)

【纠错】 【责任编辑:周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