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媒体报道

[经济日报]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聚集诱导发光”:聚集七彩荧光 打造“品牌分子”

[经济日报]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聚集诱导发光”:聚集七彩荧光 打造“品牌分子”

1月8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团队的“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成果?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详细]

[光明日报]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航无人机:三代人为国筑“长鹰”

[光明日报]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航无人机:三代人为国筑“长鹰”

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长鹰高原型远程无人侦察机系统”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详细]

[科技日报] 匠心与创新融合 让梦想照进现实

[科技日报]  匠心与创新融合 让梦想照进现实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的黄金娟,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自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女性工人,其完成的《电能表智能化计量检定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二等奖。[详细]

[人民日报] 激活科技创新的时代伟力

[人民日报]  激活科技创新的时代伟力

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坚定不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改革“点火系”的关键作用,才能激发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8000多万科技工作者乃至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创造创新的伟业中来。[详细]

[人民日报] 获奖成果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彰显我国科技创新自信

[人民日报]  获奖成果立足中国、走向世界 彰显我国科技创新自信

1月8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引起科技工作者、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表示,国家科技奖一系列重大成果彰显了我国的创新自信,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令人振奋,激发了人们投身科学、服务创新的热情。[详细]

[经济日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六十年苦炼终成“王”

[经济日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六十年苦炼终成“王”

面对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召唤,王泽山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他带领团队瞄准不用溶剂制出无烟火药这一目标,再次发起冲击。他说:“火炸药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详细]

[经济日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传染病防线的捍卫者

[经济日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传染病防线的捍卫者

70年前,他怀揣梦想,立志学医。70年后,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奋战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继续为中国的疾病防控事业作贡献。他就是侯云德,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我国现代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详细]

[经济日报]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推进六大改革

[经济日报]  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推进六大改革

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获悉:2017年科技奖励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科技奖励工作继续稳中求进,主要从六方面推进改革。[详细]

[光明日报] “因为他们,才有‘厉害了我的国’!”

[光明日报]  “因为他们,才有‘厉害了我的国’!”

“因为他们,才有‘厉害了我的国’!”1月8日上午,当王泽山、侯云德等一位位科学家的获奖名字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出时,网络上的致敬之语开始刷屏。[详细]

[光明日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光明日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检阅过去一年科技界成果的盛会。党和人民以庄严隆重的仪式,褒奖科技功臣,共襄新时代科技发展大计。由此,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历史新起点上的新飞跃。值此时刻,我们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详细]

[新华社]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新华社]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仅0.008秒,来自甘肃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可瞬间送至湖南湘潭换流站……这是8日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技术最近成功应用于酒泉至湖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时的场景。[详细]

[中新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泽山、侯云德:奖金用于科学研究

[中新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泽山、侯云德:奖金用于科学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2岁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89岁的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共同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名国家最高科技奖新科得主均向记者表示,要把奖金用于科学研究。[详细]

[中新网] 祖国恩泽重于山——记王泽山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新网]  祖国恩泽重于山——记王泽山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泽山院士是中国火炸药学科带头人,是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被称作“火药王”。他更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三冠王”,曾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又先后于1996年、2016年在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上“梅开二度”。[详细]

[新华社]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隔11年迎来“双响”

[新华社]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时隔11年迎来“双响”

时隔11年,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迎来“双响”——唐本忠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聚集诱导发光”和李家洋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双双折桂。其中,“聚集诱导发光”研究被学界评价为香港和内地科研交流融合的典范。[详细]

[中新网] 大国制造“东北狼”——记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团队

[中新网]  大国制造“东北狼”——记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团队

今年获奖项目名为“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是从源头上解决航空、航天、交通领域高端装备所选用的新型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构件加工中面临的世界性难题。[详细]

[新华网] 拓宽推荐渠道 国家科技奖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新华网]  拓宽推荐渠道 国家科技奖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根据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重点改革任务,2017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呈现新气象。由过去主动自荐转变为他荐的方式,有利于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专注学术,遏制学术浮躁等不良风气。推荐渠道的放宽,为优秀成果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为实行提名制积累了宝贵经验。[详细]

[新华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北京获奖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新华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北京获奖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北京共有78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2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6.1%,与去年相比上升13.9%,创历史新高,展现了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强劲势头。[详细]

[中新网] “绿色革命”新开端——记李家洋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中新网]  “绿色革命”新开端——记李家洋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通俗来说,李家洋团队主要是为解决稻米的两个“好”——既“好看”又“好吃”。前者是指培育出分蘖数适宜、茎秆强壮、穗大粒多的高产理想株型品种,后者是指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据统计,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引用8000余次。[详细]

[中新网]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有6个项目带“港味”

[中新网]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有6个项目带“港味”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在北京举行。在评选出的271个项目中,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科学家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的共有6项。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本忠主持完成的“聚集诱导发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详细]

[科技日报] 国家科技三大奖持续“做减法” 推荐制“挑大梁”

[科技日报]  国家科技三大奖持续“做减法” 推荐制“挑大梁”

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即将召开。这是继2017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简称《方案》),奖励大会“变脸”后首次与公众见面。在提高奖励质量、优化奖励结构的同时,继续拓宽专家和学术组织推荐渠道成为奖励制度改革的关键词。[详细]

[光明日报]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有何新变化

[光明日报]  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有何新变化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我国科技奖励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凝心聚力的重要举措。那么,国家科技奖的评选有何重大意义?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跟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有哪些亮点?[详细]

[科技日报] 做无愧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

[科技日报]  做无愧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

新年的钟声还在回响,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又在北京隆重召开,新一批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进入党和国家荣誉殿堂。[详细]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