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夯实生态环境基础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260亩湖水碧波如镜,6米间宽的环湖绿道就像一条项链,串起绿地、花园、餐厅……位于德源街道的菁蓉湖已成为市民喜爱的“打卡地”。在距离菁蓉湖不足20公里的唐昌农业大公园,同样引得市民纷纷前来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享受自然之美。
2013年,郫都区被原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县”称号,并入选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地区。2017年以来,郫都区先后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全国碧水蓝天典范城市等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区各街道(镇)全部获得国家优美乡镇命名,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态乡镇全覆盖。
清水河城市公园
一、加速生态环境“双治”赋能升级
郫都区以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抓手,全面打通基层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形成线上有人查、线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全区环境投诉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
二、优化网格体系,全域联动监管
在镇级环保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郫都区整合各部门、各层级力量,将全区环境监管网优化调整为589个,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200余名兼职网格员,完善“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构建起“区+街道(镇、工业园区)+网格员+企业”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成都市自来水六厂
三、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体系运行
郫都区创新建立了“四张清单”管理模式,以“互联网+监管”为抓手,全面推进各级网格守土尽责。
建立污染源清单,做到总体情况一目了然;建立风险隐患清单,有针对性加强巡查防控;建立管理责任清单,确保每个环节有人盯、有人管;建立问题整改清单,防止问题反弹。
四、强化科技支撑,整体联动闭环
大力推进网格终端巡查、实时监控、信息集成共享运用,从上至下分别建立市级任务交办流程和日常巡查处置流程,形成“市级系统指挥派遣——区级平台分发交办——网格处置反馈”的衔接闭环、“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流移交——部门联动处置——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的监管闭环,一些多头治理的环境问题得以“一站式”解决。
柏条河湿地公园
五、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蓝天保卫战全面深入。贯彻“大气十条”,深入实施“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
碧水保卫战有序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建立“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覆盖区、街道(镇)、社区(村)的水环境长效管理组织体系。
净土保卫战持续发力。有序推进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分类管控、风险防范等工作,全面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疑似污染地块调查监测等项目。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加强。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利用。大力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有机方向发展。
环保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持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标准,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