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3/ 05 15:05:56
来源:新华网

成都市锦江区

字体:

成都市锦江区

打造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创建样板

  锦江区作为首个中西部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国家生态区”,充分挖掘其城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特征与潜力,围绕公园城市建设,以水生生态系统改善为驱动,以城市历史记忆为认知,以生态价值转化为导向,融合田园湿地,实现城市生态资源差异化开发策略和精细化保护,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探索形成了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锦江模式”。

成都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白鹭湾湿地公园

  1、历史传承与现代商贸相融合,构建生态经济模式

  传承“濯锦之江”文化,将千年古刹大慈寺文化注入毗邻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商业圈打造中,开辟了太古里集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产业圈,远洋太古里商业圈成为“成都城市名片”。依托世界最早纸币“交子”诞生之地——唐宋古街“东大街”高端金融商务业聚集特征,将生态因素注入商业区域,借助锦江生态廊和娇子文化廊,探索绿色信贷、排污权交易等绿色金融服务产业,构建了以金融商务为核心的生态服务产业区,打造城市会客厅“天府门廊”。

  据统计,在锦江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133家,约占成都市世界500强总数的46.7%;现代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构建。

夜间消费新场景、夜游锦江新名片

  2、以水生态保护为导向,优化城市生态系统

  改善水环境质量。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严格落实“治水十条”,大力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推进重污染河渠下河排水口截污、雨污分流、河道清淤等协同治理,开展东湖、梅香湖、白鹭湾等水域水生态修复等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截止2020年底,锦江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由2016年的劣V类提升为Ⅲ类水,流域内优良水体率提升到97.6%。

  优化城市生态景观。围绕宜居水岸建设,以府河、南河、沙河生态廊道为重点实施水生态体系整体性规划,开展以水系生态廊道为基底的湿地景观建设,以绿道建设为总览的沿线滨水景观打造,不断拓展锦江滨水空间。依托水系绿道为骨架,启动绿楔建设,串联大观堰公园、晨辉路公园、锦江体育公园、琉璃路公园和劼人公园五大公园,实施“金角银边”场景营造,大力实施“第五立面”改造,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区域绿色生态景观空间。

府南河水质提升

  3、探索优质城市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

  锦江区探索挖掘“生态统筹+文化植入+边际融合”的城区改造模式,通过叠加整合锦江公园的城市功能和旅游功能,激活生态多元价值。

  以绿道建设为契机,实施特色街区打造、植入新兴业态,引导中心春熙商圈人气东扩,基本构建起“禅茶一味、东门码头、酒肆文化、船游锦江、文创夜市”5大业态,营造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的生活消费场景,打造“夜游锦江”新名片,绘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生活美学地图。

  以环城生态建设为契机,通过整体规划、完善设施、改善环境、植入产业、再造景观、传承文化,实施农家乐转型升级,创造性提出“艺家乐”产业模式,引进新文化创意,打造都市田园生活新场景,三圣花乡一跃成为锦江区乡村振兴新名片。

  以城市绿心-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依托,打造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小镇,丰富数字生活产业链和绿色生态经济服务范畴,以东湖公园生态场景为载体,实施“场景营造+产业植入”,放大生态资源效应,推动优质生态和高端业态融合互促,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功能的渗透叠合,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区形态。

  今年春节假期,市民游客赏春光、看夜景、观民俗出游热情高涨,乡村休闲游、城市近郊游成为假日旅游主流方式。

【纠错】 【责任编辑:郭香玉 】
阅读下一篇:
01003010108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7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