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3日表示,自《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一直加紧推动落实,不断取得积极进展。近来,有关部门和省市区又陆续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28日表示,近来,各地各部门持续加紧推动落实《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取得积极进展。日前江西省、山东省、重庆市、福州市因地制宜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
国务院8月3日宣布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决定,其中包括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事项。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8日介绍了有关情况。
今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三个月来,“31条”中不少措施已经落地生效,让广大台企台胞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
8月5日上午,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通水现场会在福建晋江举行,工程实现正式通水。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出席现场会。
有记者问,台湾方面陆委会日前声称“31条”是大陆“统战”措施,是“利诱”台湾民众,实施后尚无明显影响。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安峰山在答问时作上述表示。
30年间,大陆西部地区迅速崛起,台商“西进”大潮也乘势而起,重庆已发展成为台资企业在大陆西部聚集的重镇,3万余名台商台胞在此安居乐业,将深沉的感情倾注在“第二故乡”。如今,重庆台商融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广阔发展机遇,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助推着重庆及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西大力推进落实招聘台湾高层次人才措施,并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共有14所广西高校引进62名台湾博士。
江苏省南通市近日下发《关于深化通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实施意见》,涉及台胞在南通市经贸投资、创业就业、文化交流、工作生活等多个方面共50条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促进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台湾同胞在宁夏投资、创业、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与宁夏居民同等待遇,近日印发《关于促进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会南昌近日出台《南昌市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的实施办法》,从经济交流合作、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台湾同胞在南昌学习实习创业就业、台湾同胞在南昌居住生活四个方面细化,以促进两岸合作交流。
海南30条惠台措施在促进投资和经济合作,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台湾同胞在琼学习实习、就业创业,保障台湾同胞在琼居住生活便利等五个方面制定了30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针对政策出台后台胞关心的社保、税务、住房、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业等问题,北京市主管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说明及现场答疑。
记者近日走访深圳、中山、肇庆等地多家台资企业,深切感受到惠台措施给广大台商台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今年9月,为推进国家层面“31条惠台措施”落地,江苏推出76条具体举措,包括积极支持台资企业提质增效,让台企同等享受省市出台的各项产业、科技、税收、品牌建设等方面扶持政策。
《河南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10月29日发布,为台湾同胞在河南投资、创业、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已制定并发布《关于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通过56条“有干货、可操作、含金量高”的惠台措施,山东将逐步为台胞在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与山东居民同等的待遇。
天津52条,浙江76条,湖北62条,昆山68条……近来,大陆各地继续因地制宜接连出台“31条惠台措施”具体实施办法,乘数效应显现,受到台湾同胞好评和欢迎。
日前,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出台《关于促进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的十条措施》。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构建更便利的就业实习渠道、更完善的创新创业载体、更全面的服务保障,全力打造两岸青年人才交流合作先行区。
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授牌仪式暨经验交流会12日在宁波举办。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向23个新设立的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授牌。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多个领域,共31条具体措施。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7月30日表示,自《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发布实施以来,目前已有上海、天津、福建、厦门等十几个省(市)、地区出台细化落实措施。
对台先行先试的福建,密集推出惠及台胞具体举措,备受台胞及大陆其他区域关注。多名专家受访时评价称,福建各地惠及台胞具体举措很“实”,折射出当地发挥近台优势融合发展的新动向。
日前,陕西发布了《关于促进陕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台胞在陕西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不便,进一步助推台资企业扎根陕西发展,不断提升陕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效。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8月5日正式通水,台湾社会各界和舆论对此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体现了大陆方面对金门同胞福祉的关心,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实践。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7月16日表示,自《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一直在紧锣密鼓加紧推动落实,近来,有关省市因地制宜又陆续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籍教师王孟筠表示,“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对台胞在大陆定居、就业提供了更明确的保障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对台湾青年是个欢欣鼓舞的礼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5月30日表示,今年2月发布31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措施后,各地各部门一直在紧锣密鼓加紧推动落实,很快将全部落实到位。安峰山表示,其中不少措施已经产生实效,让广大台胞台企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2014年从台湾政治大学博士毕业,次年被中国光大集团录取,在北京已经工作三年多,越来越感到大陆正为台湾青年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搭建更大舞台。”他说。
青创种子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秣陵街道观音殿村,由台湾文创旅游休闲产业知名企业——薰衣草森林投资打造,共占地约300亩,这是大陆首家青创种子村。
近日,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主办、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承办的“2018中华文化研习营”首次在天津开营,来自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和长庚大学的20名医学生,就中医文化和发展现状与天津的医学生进行交流。
由中华两岸一家亲交流协会主办、“两岸青年”微信公号协办的台湾青年求学就业讲座8月24日下午在高雄举行。
台湾教师林建德说,大陆“惠及台胞31条措施”舒缓了台湾人才过剩的问题,“台湾少子化的压力、大陆的善意,使得更多的台湾教师愿意以不同形式到大陆任教”。
7月以来,陆续有79名来自台湾的大学生到浙江省宁波市开展暑期实习活动。他们为大陆的创业氛围点赞,感叹大陆青年创业热情非常高。
“台湾青年在哪里?请举手!”在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东湖论坛上,台湾创业导师蒋岳蓉和台下台湾学子互动,呼吁他们到大陆创业。她说,青春不能“留白”,台湾青年应当走出舒适区。
多位台湾青年和专家受访表示,这一政策让台胞赴大陆就业更加便利,展现了大陆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真诚善意,将显著增强台湾青年“登陆”发展的意愿。
针对大陆2月底出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3月27日此间举办的一场座谈会上,台湾产经界人士直言,这是给予台商尤其是台湾年轻人的一个机会,希望台湾执政当局能正面看待。
台湾花莲县玉里镇的一片农场里,成片的迷迭香和薰衣草散发出浓郁香味,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是台湾女企业家詹茹惠在海峡两岸打造的多个农场之一,专门用来种植纯天然香草。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年内计划招收非意识形态学科台籍教师100名。已在平潭执业的台籍教师陈亚妏表示,结合台湾居民居住证的便利,平潭将吸引更多台籍教师来落脚。
“刚来大陆时,担心自己会被区别对待。后来发现,原来我们真的没有不同。不仅如此,这里的人还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认可。”“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湖北经济学院台湾籍教师刘其享说。
台青林圣超今年36岁,已经有过两次赴大陆创业的经历。在他看来,大陆令年轻创业者向往。
“此次实习增强了我对考古事业的喜爱,加深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吴映蓁说,今年底她准备申请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她非常珍惜这个实习机会,希望多向专家取经,增加实践经验。
第三届“台湾学子暑期文化实习月”活动日前在北京启动,来自台湾的16名学生和北京高校的4名学生分成4组赴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开启为期近一个月的实习。
台籍海归博士和台籍大陆博士的选择余地比较多,而台籍本土博士在台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31条惠台措施”实际上给他们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也解决了台湾岛内的一大社会问题。
林宛静的民宿坐落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北港村,这里曾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随着平潭获批国际旅游岛,北港村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创业扶持政策多多,传统的石头厝被修整翻新,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此办民宿、开咖啡馆……
以机器人而非普通玩具作为早教工具,开发孩子智商,台青徐国峰的特色创业不仅在台湾站稳脚跟,还叩开了大陆早教市场的大门。
一边把脉,一边用略带台湾腔的普通话询问病人的情况,然后给出详细的诊疗意见。每个星期有六个半天,黄宗瀚都会亲自坐诊,而且每次都是“满诊”。
三年前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学系的台青陈坤平,顶着台湾“第一学府”学历的光环,却去了工地当学徒、做油漆工,让许多人颇感费解。
结束在杭州某企业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后,来自台湾的赖威良点赞在杭州的便利生活,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希望留在大陆工作。
改革开放40年,台商正是浪尖上的弄潮儿,他们独特的视野里,有别样好风景。
“希望更多台湾青年来山西就业创业,也希望把更多台湾文化带到大陆。”台湾鼎晨工程集团总经理、山西太原台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建成说。
詹淑芳的父亲和姐姐,是第一代来大陆生活创业的台胞。12年前,为了撑起家业,她也移居厦门。如今,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持续扩大,融合发展持续加深,台湾民众在大陆创业将有更广阔的前景,生活亦顺遂,有更强的获得感。
日前,陕西发布了《关于促进陕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着力解决台胞在陕西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不便,进一步助推台资企业扎根陕西发展,不断提升陕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效。
昆山市台协会会长宗绪惠表示,“31条惠台措施”发布以来,受到了台商群体的广泛好评,让台商们充分感受到了祖国大陆全方位的关怀,很多台商找到了新的业务拓展方向,台协会将继续扮演好“桥梁”角色,帮助更多台商了解政策利好。
台湾1111人力银行副总经理何启圣表示,大陆出台31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措施,其中相关内容对台湾服务业企业和人才非常有吸引力。大陆落实相关措施能使台湾企业更好拓展业务,也会给台湾年轻人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大陆发布的31条惠及台企台胞新措施中,有多项举措涉及台湾影视业,引起业界强烈反响和关注。3月14日,近百名台湾影视文化业界人士齐聚“立足台湾、前进大陆——如何布局两岸影视市场”座谈会,与会人士认为,大陆惠台举措是台湾影视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业界需把握机遇、前进大陆,积极推动两岸影视合作。
天津台企台胞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31条措施体现了大陆主动与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两岸一家亲”理念,将进一步为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夯实基础。
10年前,吴国瑞从台湾来到江苏泰州,在这里,他用奋斗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尘世幸福”。今年五一前夕,吴国瑞被江苏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荣誉奖章”。
“‘31条措施’是中央层面释放的重大政策利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大陆对台商的全方位关怀。昆山聚集了大量台资高新技术企业,‘31条措施’中的税收优惠对大家助益良多。”昆山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宗绪惠一席话,道出了不少大陆台企的心声。
“31条惠及台胞措施”使台胞到大陆做生意更容易了,大陆新娘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越来越多了。
“31条惠及台湾同胞措施”对台胞在大陆定居、就业提供了更明确的保障和更好的发展空间,对台湾青年是个欢欣鼓舞的礼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体会到两岸一家亲的感觉,希望能快点实施和执行起来。”台湾政论节目主持人黄智贤在贵州谈及“31条惠台措施”如是说。
台湾《远见》杂志针对大陆“31条惠台措施”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岛内18至2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中,59.6%的人愿意到大陆发展(投资、工作、求学),61.6%的人“会因惠台措施增加到大陆发展意愿”,是所有受访年龄段中比例最高的。
台湾舆论和学者盛赞大陆对台胞、台企送出的“大礼包”是“全覆盖式”的,每一条都打动人心,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精神。
《远见》杂志与台湾104资讯科技合作的“2018台湾人才西进满意度大调查”显示,台湾人才在大陆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是“有发挥的舞台,能开发自我潜能”“大陆产业蓬勃发展国际化”“能学到更多专业及经验”。
在第十届海峡论坛上,“31条惠台措施”和福建省新发布的66条促进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举措成为与会8000多台胞热议的话题。
对于海峡论坛举办和最新惠台措施出台,台舆论和各界人士给予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台湾《旺报》《中国时报》《联合报》《工商时报》等主流媒体详细介绍福建扩大闽台经贸合作、支持台胞在闽实习就业创业、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方便台胞在闽安居乐业等方面66条措施。
今年2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加快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三个月来,“31条”中不少措施已经落地生效,让广大台企台胞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
大陆推出“31条惠台措施”在岛内逐步发酵。台湾《远见》杂志民调显示,无论是认同大陆友善或是愿意前往大陆发展的比例,在所有人群中所谓的“天然独”年轻世代(18至29岁)都是最高,而且超过7成不相信台当局有应变能力。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第四届第三次会员大会5月16日在北京举行。多名全国台企联会员表示,“31条惠台措施”为台商、台胞带来诸多便利,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影响正面。
记者从江苏省昆山市4月13日召开的贯彻落实“31条惠台措施”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昆山将加快给予台胞、台企同等待遇,进一步推动惠台措施落地,促进昆台融合发展。截至当日,已有17条措施在昆山实施。
大陆出台31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措施,其中相关内容对台湾服务业企业和人才非常有吸引力。台湾1111人力银行副总经理何启圣表示,大陆落实相关措施能使台湾企业更好拓展业务,也会给台湾年轻人创造更多工作机会。
台湾人力资源机构1111人力银行3月19日发布调查显示,台湾有六成上班族有意前往台湾以外发展,而大陆(含港澳)为其中首选地点,大陆惠台措施增强了他们赴大陆工作意愿。
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撰文指出,“31条惠台措施”展现了大陆对台工作的大气魄大手笔,以“同等待遇”为核心给予台企台胞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揭开了中共十九大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帷幕。
元宵节前,大陆方面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着力为台资企业、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企业、大陆同胞同等待遇。这个好消息让广大台胞今年春节过得可谓“喜上加喜”,大家赞许这个“大礼包”不仅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
近日,在福州市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厨师林中超接过工作人员送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此成为福建省首位通过直接采认认证方式获得大陆职业资格证书的台湾同胞。
海南30条惠台措施在促进投资和经济合作,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台湾同胞在琼学习实习、就业创业,保障台湾同胞在琼居住生活便利等五个方面制定了30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针对政策出台后台胞关心的社保、税务、住房、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创业等问题,北京市主管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说明及现场答疑。
《河南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实施意见》10月29日发布,为台湾同胞在河南投资、创业、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今年9月,为推进国家层面“31条惠台措施”落地,江苏推出76条具体举措,包括积极支持台资企业提质增效,让台企同等享受省市出台的各项产业、科技、税收、品牌建设等方面扶持政策。
近年来,福州“筑巢引凤”,在政策扶持、工作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魏辰运这样的台湾青年来就业创业。
12日,江苏省正式公布实施《关于深化苏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实施意见》,帮助在苏台胞享受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
四川省日前正式发布实施《关于促进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促进台胞共享四川发展机遇。“川台70条”分为两部分:一为“扩大川台经贸合作,积极促进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给予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同等待遇”,共31条;二为“推进川台人文交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川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共39条。
对台先行先试的福建,密集推出惠及台胞具体举措,备受台胞及大陆其他区域关注。多名专家受访时评价称,福建各地惠及台胞具体举措很“实”,折射出当地发挥近台优势融合发展的新动向。
重庆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渝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和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后,引发在渝台胞台商热议。
日前,江西发布《江西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的实施办法》,既强调为台胞台商台企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又在台胞关注的一些措施上有较大的政策性突破,受到在赣台商台胞肯定。
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已制定并发布《关于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通过56条“有干货、可操作、含金量高”的惠台措施,山东将逐步为台胞在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与山东居民同等的待遇。
山东已制定并发布《关于促进鲁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通过56条“有干货、可操作、含金量高”的惠台措施,山东将逐步为台胞在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与山东居民同等的待遇。
2018年海峡青年(福州)峰会8月12日下午开幕。本届海青节举办期间,福州市出台贯彻“惠台31条措施”68条具体实施办法,包括扩大榕台经贸合作、支持台湾同胞在榕实习就业创业、深化榕台文化交流、方便台胞在榕安居乐业等内容。
为进一步推动“31条惠台措施”落地实施,江苏省南京市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并解读为台胞提供“宜学、宜业、宜游、宜居”四类服务的75条措施。
登记备案“一口办理”,一事一议“送策上门”,现场驻点挂钩帮办……记者近期在江苏淮安采访了解到,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当地台商在政府助力下爬坡过坎,逆势成长。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台湾技术士证书匹配规范的通知》,从8月1日起放宽台湾技术士等级证书在厦门自贸片区和厦门市台资企业使用范围,持证者可享受厦门市相对应技能人才同等待遇。
在昆山市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台湾应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台湾大学排名前10名的本科生可享受每人一次性1.5万元、1万元、0.5万元补贴。
2月末国台办等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31条”),正伴随各地推出相应具体措施逐渐“落地”。作为上海聚集台企台胞最多的地区之一,闵行区落实“惠台31条”的38条措施1日正式亮相。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广州市7月30日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穗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让来广州生活和工作的台胞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广东省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关于促进粤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粤台48条”)26日公布实施。48条新措施将逐步为台湾同胞在粤投资、创业、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与广东企业、居民同等待遇。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江苏省淮安市出台了《关于促进淮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施办法》,共58条。
深圳市7月24日发布“深圳贯彻‘31条惠及台胞措施’政策汇编”。内容涉及18个类别共99项,基本涵盖台胞在深圳学习、创业、就业和生活的各项同等待遇政策措施。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与福建省民政厅日前联袂出台《支持和促进闽台科技社团及科技人员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闽台科技社团“一对一”交流,鼓励在闽台湾科技专才加入科协,深化闽台科技融合。
杭州市日前出台60条惠台新政,明确为台湾同胞在杭投资、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本市居民同等待遇。在杭生活3个月以上的台胞可办理杭州市民卡,同等享受各项服务待遇。
记者7月18日从厦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获悉,厦门已在大陆率先设立“厦门市台湾中小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厦就读特别优秀的台胞中小学生。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6月27日在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应询介绍,“31条惠台措施”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一直在紧锣密鼓加紧推动落实,很多省市因地制宜出台落地细则,包括上海市的55条、福建省的66条、厦门市的60条等,其中不少措施已经产生实效。
“湖北省惠台62条”涵盖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影视等多个领域,与台企台胞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旨在让台胞在湖北投资有安全感、发展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
福建省文化厅7月9日公布了促进闽台文化交流合作的17条措施,对福建省66条实施意见中涉及文化部门有关条款内容进行细化和落实举措,内容涉及文艺创作演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人才等方面。
在7月8日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宣布浙江制定出台76条惠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浙江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投资合作(32条)、科技创新(10条)、就业创业(13条)、文化交流(9条)、生活待遇(12条)等五部分。
天津人社局发布十条具体的惠台人才政策,重在为台湾同胞提供与天津市民同等的就业创业服务待遇,实行无差别政策,并鼓励市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强化与台湾同胞和台资企业的工作联系,提供全链条服务。
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在闽台企可按规定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台湾本科毕业生可同等参加福建省相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闽台胞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在大陆离职时可根据规定一次性支取……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6月6日在厦门举行的第十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福建将推出《福建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包含扩大闽台经贸合作、支持台胞在闽实习就业创业、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方便台胞在闽安居乐业等四个方面共66条措施。
作为大陆吸引台资和聚集台胞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6月1日发布并实施55条措施,其中28条措施涉及努力为台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及经济合作给予与当地企业“同等待遇”,27条措施涉及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4月13日下午,以“同等待遇 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工作推进会在江苏昆山召开。截至当日,“31条惠台措施”已有17条措施在昆山实施,42家台企总部累计享受到地方奖励8303万元人民币。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5月16日介绍,近来,各地各部门继续加大力度,推进落实“31条惠及台胞措施”。截至4月20日,“31条惠及台胞措施”已在湖北省落地24条。在台胞参与荣誉称号评选方面,福建、山东、江苏、湖北在今年“五一”期间表彰了一批台胞。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4月25日表示,《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发布后,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各项落实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马晓光表示,第二届“英才汇聚·沪上逐梦”台湾优秀博士(生)与上海高校交流会20日在上海举行,吸引复旦、同济、上海交大等18所高校的70位优秀台籍博士(生)参加。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3月28日介绍说,“31条惠及台胞措施”已经发布实施一个月,落实工作正全面铺开,一些措施的落实取得积极进展。在各地落实方面,上海、江苏、福建等台胞台企聚集、对台交流合作开展深入的区域,已有多项先行先试措施得到落实并取得初步成效。
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表示,相关措施涵盖多领域,开放力度大、范围广、涉及部门多前所未有,将切实扩大台企台胞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