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还不是小麦“一喷三防”的季节,“90后”“宝妈”李舒凡偶尔还是会与“飞手”们一起,切磋切磋植保无人机的飞行技术。
“这可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没事儿得摸两把,不然会手生。”只见李舒凡一边说着,一边操控着手中的遥控器,植保无人机便在空中乖乖悬停、转动、喷药。
李舒凡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后攸昙村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这里世世代代以发展传统种植业为生,增收门路匮乏,村集体账目常年“挂零”。2018年,该村招商引资,发展无人机植保作业服务,当地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新行当”。
“其实一开始挺难的,身边都没人接触过无人机。我是个‘宝妈’,孩子还比较小。村干部来做工作的时候,家里人都说,这技术一般人能学会吗?”李舒凡说。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李舒凡加入了刚组建起来的飞防大队,开始学习操控植保无人机。
先是在电脑上用软件模拟练习。“一个手柄控制不好,电脑里的飞机就掉下来了。”终于进入实地操作阶段,没想到又成了队里第一个炸机(指无人机非正常坠地)的人,这让李舒凡很是难堪。
“还没考试就炸机了,当时就不想再考试了。”李舒凡说,在教练的鼓励下,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斗争,第二天一早还是爬起来跟大家去地里练了。“电脑上操作那么难都能飞好,到地里一样可以。”
李舒凡忘不了自己持证上岗的第一天。“当天我们就下地作业了,村头乡亲都说,你看人家在家带着孩子,还学会了技术。他们佩服的眼神投过来的时候,我觉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很值。”李舒凡说。
在李舒凡的影响下,她的丈夫也加入了飞防大队。
“2020年我俩是一起干的活。”李舒凡说,“每年‘一喷三防’虽然只有十几天的时间,我们两个人一年也能增收1万多块钱,空闲时间还可以继续陪伴孩子。”
如今,李舒凡偶尔还是会炸机。“人的视觉是有偏差的,比如说明明看着无人机已经绕过了电线杆,但视觉有前后偏差,无人机还是会撞到电线杆。”
与第一次炸机不同的是,李舒凡不会再沮丧到不想干活了。“我和队友不断分析总结,把困难一一克服。”
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田地里,背着喷药器的农民越来越少,一架架平稳飞行在农田上方的植保无人机越来越多。
目前,李舒凡所在的“精忠飞防大队”已有植保无人机60架,70多名“飞手”来自周边十几个村,2020年作业面积达18万亩。
农业专家表示,高科技和智能化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耕作方式,让新型农业的效率得到了提升。
“也许以后还有新的技术可以学。但不管是什么技术,只要咱肯学,一定都可以学会。”李舒凡说。
一个省级重点贫困村,
短短几年就成为“网红景点”,
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生活,
这是如何做到的?
敬请期待
下一期《幸福看这里|幸福是_出来的》
策划:蔡志坚、陶冶
记者:尚昆仑、姜亮、李文哲、李嘉南
配音:王梦琪
文字编辑:冷彦彦
图片编辑:施思思
视频编导:王玉璐
海报包装:杲均丰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