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4/ 29 19:38:27
来源:新华社

红色足迹|毛泽东三连排比说的“它”,是谁?

字体: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

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遥看东方已见

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

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它”是谁?

它就是91年前毛泽东笔下

即将到来的中国革命高潮

但毛泽东所描述的这个“它”

在当时是个“非主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场景的国画。

 

1929年底

“白色恐怖”笼罩苏区

革命队伍吃不饱 穿不暖

还要面对频繁重兵“会剿”

党内和军队内悲观情绪弥漫

林彪给毛泽东写信

悲观地说

“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

“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

在思考足足一周之后

在闽西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

在不足六平方米的简陋厢房中

在阻击敌人的战斗间隙

1930年1月5日

毛泽东秉笔夜书写了一封回信

后来有个广为人知的标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在古田协成店内写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房间。新华社记者 林超 摄

 

文章开头关于“它”的描写

就写在这篇回信的结尾

此外,信中还明确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预言革命高潮“很快就会到来”

阐述了革命目标和实现道路

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

毛泽东在闽西使用过的物品,古田会议纪念馆馆藏。新华社记者 秦宏 摄

 

“多数人因为看到而相信

只有少数人因为相信而看到”

“它”

恰如毛泽东所料如约而至——

四次反围剿胜利

长征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

……

写下“它”不到20年后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它”已是记忆

但新时代里

仍有无数“星星之火”

在平凡的岗位发光发热

建设美丽富强的中国

他们是谁?

是校园中奋笔疾书的你

是车床上熟练操作的你

是田野间挥汗如雨的你

是大楼里辛勤码字的你

是危险前勇敢逆行的你

是每一个

坚持着 奋斗着的你

……

 

领衔记者:邹声文

文字记者:秦宏、林超、褚萌萌、陈弘毅

视频记者:林超、褚萌萌、秦宏、吴剑锋、陈弘毅

出镜记者:褚萌萌

视频支持单位:龙岩市上杭县融媒体中心

策划:郑良

编辑:薛宁婧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许楠 】
01002005055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3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