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指导、新华社出品、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承制的纪录片《“一带一路上”的智者》即将在中央电视台、CNC中英文台全球同步播出。纪录片共3集,每集40分钟。从大雪纷飞的莫斯科到山海交融的好望角,从历史悠久的英国伦敦,到热情如火的巴西里约。摄制组历时3个多月,行程27万公里,跨越全球五大洲,采访了31个国家的86位学者,讲述了14位学者投身“一带一路”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的故事。
第一集,摄制组来到了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埃及、意大利、英国,在那里,摄制组记录下来自不同国家、却对“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研究热情的智者们的故事。
第二集,摄制组来到了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韩国和南非,在那里,摄制组记录下来自不同国家、却对“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研究热情的智者们的故事。
第三集,摄制组来到希腊、土耳其、泰国和巴西,在那里,记录下来自不同国家、却对“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研究热情的智者们的故事。
43岁的埃万德罗·卡瓦略是一名法学教授,他有一个中文名字——高文勇。
苏拉西·塔纳唐曾在泰国军界任职。退役后,他受邀加入了泰国国家研究院,担任泰中战略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首要任务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的发展战略对接。
苏威尔如何重拾欧亚经济峰会凝聚力?他能为峰会找到新的主题吗?
除了在纪录片中出现的14为专家学者之外,还有很多学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却对研究“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的热情。
乔治是一名国际关系研究员。十年前,他开始关注比雷埃夫斯港。那一年,对于正在遭遇经济危机的希腊来说,是最艰难的一年。
大学教授泽米尔·阿万曾经在中国留学、讲者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最近正在自己的大学筹备开设一个新的硕士专业,专门研究“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
南非专家戴维·蒙亚埃很小的时候,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大学时期,他开始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南非未来的发展问题。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专家,塔夫罗夫斯基对中国现状还不够了解。在老伴的鼓励下,塔夫罗夫斯基决定重走丝绸之路,看看当下的中国。
曾任韩国第17届和第19届议员的崔载千三年前放弃连任,退出政坛,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规划,那就是成立一个智库,专业研究“一带一路”。
1954年,以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杰克·佩里为首的48名英国工商界人士来到中国,正式开启贸易商谈,他们被称为英中关系的“破冰者”。
古丽娜尔是哈萨克斯坦的一名国际关系研究员。她曾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见证了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82岁的马丁·阿尔布劳是一名英国的社会学家。在国际学术界,他被称为全球化概念的首创者。退休后,他从未停止对全球议题的学术研究,并希望能为他的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安泽兹·沃尔在肯尼亚内罗毕出生长大,留学归来后,成为了一名专注经济策略与分析的咨询顾问。2018年,专注研究经济的沃尔加入了非洲政策研究所,并将视线转向“一带一路”。
“80后”的赛义德能讲一口流利汉语,曾在中国攻读硕士学位。留学归来后,他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并成为了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最年轻的理事。
年轻的意大利学者玛南缇,是意大利国际研究中心的一名高级研究员。玛南缇关注到中意合作日益紧密,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研究“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