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它广泛植根于中国传统叙事结构,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和价值观念,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申报方北京市文化局表示,此次京剧申报的顺利通过,既表明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面的信任与肯定。
…[详细]
|
此次京剧申遗的理由是,将京剧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助于提升年轻一代对包括这一遗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有利于促进京剧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群体的对话与交流。将京剧列入代表作名录,有利于政府和相关机构提升包括京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为全面的保护,如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及资金的投入等措施,增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能力。
…[详细]
|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曾经呵护了国人千百年健康的“国粹”“申遗”,早就是众望所归,现在的问题是,在“申遗”之后,怎么使这个世界遗产保有其应有的品质,是“申遗”同时就应该开始关注的事。中医药发端于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这也造成了国人对中医理论的知晓程度自以为是,而中医理论非实证性的特点,也似乎给了每个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参与的机会,即便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也会知道一两个中医概念,于是就造成了人人都懂中医,人人都对养生有发言权的现实,之前张悟本之类的登堂入室和这有一点关系。 …[详细] |
另一个问题是,针灸“申遗”之后,会不会故步自封地拒绝对其他学科的借鉴和新的发展?比如批准没有医学背景,只和名医有师承或者家传关系者行医?这种特例已经有端倪,以这样相对狭隘的学识去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疾病谱,小而言之是对病人的冒险,大而言之是对一个世界遗产的随意,而这,很可能在针灸“申遗”成功之后,带来冲动问题。如此看来,怎样以清醒的头脑去制定保持其应有的品质的客观标准,具体说就是考核每个中医针灸从业者的资质,似乎是比“申遗”更为紧要的事,至少,“世界遗产”这个名头不应带给这个领域和该领域的从业者任何特权,否则,“申遗”完成之时就有可能是针灸变形之日。
…[详细]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的,该项名录的建立有助于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提升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世界对话,并积极见证人类的创造力。 …[详细] |
终于,针灸和京剧申遗成功了。然而笔者却没有高兴起来,反而有一种悲凉感。按照我的理解,都“非遗”了,离奄奄一息也就不远了。或者说,快奄奄一息了,才被“非遗”了。
对于这样的疑问,有专家解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两个名录,一个是‘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前我们的昆曲、古琴都属于此名录。还有一个名录是‘急需保护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京剧不是因为它日渐衰微,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发展和保护,2001年昆曲成功申遗到现在的发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详细]
|
|
|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4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