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外,一位老人默默拭泪;大客车内,亲人挥手作别。2010年10月31日,朝鲜金刚山景区,南北离散家属短暂团聚之后,各自离去。既有分别,就该有团聚,既然团聚,又何必再别。60年前,战争让兄弟相残,骨肉分离;60年后,南北之间仍然隔阂重重。以离散家属团聚为界,2010年,朝韩关系陷入紧张、缓和、再紧张的轮回,一度面临战争风险,韩美、美日频频举行军事演习,更牵动东北亚安全局势。
…[详细]
|
一名男子头发花白,表情痛苦,在两名警察合力下,被强制抬走。 2010年3月5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五。这位希腊首都雅典的男子原本应该完成手头工作,想想如何与家人共度周末。他却选择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宣布财政紧缩措施、大幅削减福利。画面中,他似乎在大声呼喊,内容也许与肉体疼痛相关,也许与心理创伤相关,却一定关乎他对今后生活的忧虑。 类似场景,2010年,在一些欧洲国家不少城市重复上演。
…[详细]
|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行将结束,中国的每一个的变化都备受世界关注。今日世界,‘北京时间’已经不可或缺,‘中国因素’日益举足轻重。那么,在过去的一年中,世界各国政要有着怎样的中国印象。潘基文表示:在这样一个巨大的世界广场上,中国汇集了各国在一起,我们共同庆祝和展现了全球的多姿多彩,建筑设计的饕餮盛宴,丰富深刻的展览以及浓郁的游客多元文化的大融合,让世界为之欢腾。在这次世博会,上海蜚声国内外,成为最顶级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详细] |
世界是多元的,人们观察中国的视角也是多样的。在行将过去的2010年里,境外媒体一如既往地对中国予以高度关注,并且观察更细致,更加多元化。他们对中国的“围观”比往年更具立体性,既在中国崛起、对外关系、中国模式等大的宏观议题上审视中国,也在中国社会人文、教育、城市发展等角度微观中国。 他们对中国的语调“既爱又恨”,一方面对中国的建设成就予以热情肯定,并试图从中探寻有益的经验与合作机会;一方面,他们又有着某种“杞人忧天”声音,担心中国会抢走自己的发展机会。
…[详细]
|
“措手不及”的群体事故、“此起彼伏”的抗议示威、“防不胜防”的恐怖袭击……回望2010年,这“不太平”的世界似乎总在“喧哗与骚动”。喧嚣的世界图景中,折射的是当下社会的种种“顽疾”。一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的街头同样涌动着不安的气氛。如果说踩踏事故因为突发恐慌造成,欧洲国家街头此起彼伏的罢工和示威人潮,却另有其深层次的诱因。”“反恐”10年,却没能挡住恐怖主义的一路狂奔。如今它覆盖全欧、纵贯全俄,从边疆挺进腹地,甚至出现本土化趋势;它规模变小却更加“神出鬼没”。下一个会是谁?没人说得清。
…[详细]
|
2010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风云变幻。“博弈”成了今年国际政治的热词,各国都在谋局谋势,力求占领战略制高点。世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东方,善意的人们表示乐见中国发展,力求通过更紧密的合作获得共赢、多赢的成果。但无可否认,过去一年某些对中国发展的质疑也时有可闻。世界在变,中国在变。面对林林总总的中国话题,中国给了世界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和平发展。
…[详细]
|
|
|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6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