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联合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在莫斯科郊外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发
2010年10月21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对以色列耶路撒冷东部进行访问。CFP
今年3月21日,中东问题特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出席巴勒斯坦人民的捐助协调小组会议。CFP
昨日上午,安南带着解决叙利亚问题的6点建议,安全抵达北京,目的是斡旋。此次,除了是联合国前任秘书长,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联合国和阿拉伯联盟(阿盟)叙利亚问题联合特使。带着这个头衔,他不顾叙利亚反对派的强烈反对,毅然前往大马士革与巴沙尔深切对话,此后赶往俄罗斯和中国,为他的和平倡议“游说”。
在强调实力对比的今天,在主权国家“唱主角”,国际组织“打边锋”的当今国际体系下,自然人的作用或被湮没,或被无视,或被打上国家利益代言人的标签。当国家争端日趋恶化,冲突双方的对话被掐断,第三方国充当协调者的可能为零甚至“帮倒忙”的时候,“特使”这个角色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他或她,为了避免一场恶战,甚至是阻止一次全人类的灾难,成了刀尖上的舞者。
“国家”无法发力特使临危受命
如今,距离安南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已5年有余。有人评论,他像走在钢丝上的木雕小熊,但凡是谋求和平的行动,每一步都那样艰难。
在叙利亚局势动荡难安的今天,叙政府和反对派火力不休、拒绝对话,联合国、阿盟使出了浑身解数致力于叙利亚危机的化解。上月23日,安南临危受命,成为联合国和阿盟任命的叙利亚问题联合大使。
这不禁让人想起,1998年美国盘算着对伊拉克大打出手的危急时刻,安南不顾布什政府的层层阻挠,铤而走险,亲赴巴格达与萨达姆叼着雪茄促膝谈心,终于使得联合国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得以延续,在最后时刻浇灭了一场战争的火药桶。
当冲突恶化到极致,“国家”角色太过敏感以至于无法发力时,“特使”就成了冲锋陷阵的“军”,临危受命。
2009年8月,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闪电般、无预兆地访问朝鲜平壤,被当时媒体称为“不具备特使之名,但有特使之实”,造成巨大轰动。缘由是当年6月4日,平壤审判了两名“非法入境”的美国女记者,虽然为被收监服刑,但两名女记者被要求呆在平壤的饭店里。而克林顿的到访,说是为解救两名女记者。
但事实上,当时联合国安理会刚通过1874号决议,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升级,几乎切断了平壤与外界沟通的全部渠道。从六方会谈,到核不扩散条约,一直到朝鲜半岛停战协定,平壤几乎已退无可退。
无独有偶,另一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经分别于1994、2010和2011年三度访问朝鲜。每一次,他都强调自己是以“私人”身份访问,但每一次,外界都掀起一场有关美朝关系走向的讨论热潮。这似乎不能全怪媒体有意炒作,因为每一次,朝鲜半岛局势,似乎都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1994年,当时美国克林顿政府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在核问题上有异议,六方会谈随之陷入僵局,美朝对话完全停滞,朝鲜半岛战争一触即发。2010年,美国与韩国于朝鲜半岛周边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朝鲜方面反应强烈。“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朝鲜半岛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韩朝以及朝美间政府对话陷入全面停滞状态。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