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
5月3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在北京钓鱼台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坦率合作共续机制未来
本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是这一机制自2009年建立以来的第四轮对话,也是中美各自国内重大政治议程举行之前的一轮对话。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双方应当坦率对话,谋求合作,总结经验,规划未来,让这一机制继续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美两国不大可能成为盟友,但若走向冲突,后果不堪设想。”阮宗泽认为,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创新思路,走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之路。“这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唯一的选择。”
他说,随着形势的变化,中美摩擦时有发生,但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相互需要也在日益增强。“中美之间需要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样高层的对话机制,加强沟通,化解和管控矛盾,培育合作增长点,引导两国关系朝着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方向发展。”
张燕生说,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不排除为了政治作秀出现一些贸易保护行为,如果这种极端的行为演变为贸易战,势必破坏全球经济复苏的向好势头。所以中美两国要坦率对话,将双方的看法、分歧都摆在桌面上谈,求同存异,寻求共赢。 [详细]
发展中美关系需要更多的务实对话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5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今年中美之间的又一次重要交往。
人们对此次对话高度重视并怀有期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前三轮对话成果显著,为中美关系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活力。第二,当前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战略沟通,还是务实合作,都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平稳中有波折、前进中有矛盾,这甚至可以说是中美关系的常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什么中美两国之间的务实对话仍旧能够有所突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已经逐步成熟。中美双方利益的交集与融合、广阔的合作空间以及复合对话机制,使各种干扰相对可控,合作的主流决定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
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建立互信、解决问题的过程。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应该说,这些道理在中美两国得到普遍认同。然而,两国关系的复杂性、深刻性和战略性始终交织在一起。“旧规”的干扰,利益的冲撞,给双方增进战略互信带来不少挑战。
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同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识,需要着眼长远,摒弃歧见,增进共识,智慧、理性和勇气不可或缺。务实对话,无疑是消除战略误判、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和摩擦的有效途径。
中美两国无论是在发展水平还是在发展模式上都不一样,出现矛盾与摩擦是正常的。中美经贸领域摩擦增加,同双方合作规模大、领域广、发展快分不开。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合作格局为中美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稳定和改革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务实对话,不仅有助于妥善处理问题和矛盾,还将为发展中美关系提供有力的现实支撑。不断地积累成果,就是不断地积累互信。互信越多,中美关系中的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我们对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机制是有信心的。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轮对话做好,让每一轮对话都能够取得更多、更实在、更具体的成果,中美双方就能够不断缩小分歧,增进合作,减少互信赤字,开辟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不断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务实态度,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推动中美两国沿着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的正确轨道向前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