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2012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均呈现出增长率下滑的态势,创下了过去三年复苏进程的最低点。展望2013年,受大国经济刺激政策驱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为3.6%左右,比上年度略有加快。不过,由于仍将受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趋势不会改变。具体说来,全球经济复苏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尚无明确的出路。看起来,主权债务危机只是欧元区的问题,实际上美国和日本也面临主权债务危机的威胁。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仍有可能重新引爆,美国两党在新年最后时刻就“财政悬崖”达成的协议并不治本,日本的债务问题因政府更迭也被暂时搁置起来。面对不断恶化的债务危机,发达国家普遍搁置债务问题。
第二,发达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会产生长、短期不同的双重效应。为了经济增长目标,美日欧一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政府不断发债,央行无限制购买债券。美国“引领潮流”,欧洲央行跟着改变了一贯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则,就连全球最高债务率的日本,安倍政府也强制要求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短期看来,这样做有助于促进经济复苏。然而长此以往,发达国家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把债务转嫁出去。对债权国而言,如果美日欧一道实现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目标,对冲风险的空间基本丧失。
第三,新兴市场国家难以恢复危机前的高速增长状态。在金融危机前的10年间,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保持了连续高速增长。2011—2012年的经济减速,很可能标志着这种高速增长阶段的终结。从外部环境看,发达国家的低速增长还将持续一个时期,外需疲软制约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增长。从内部动力看,支撑高速增长的大规模信贷投放已经不可持续。过去10年间,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信贷存量占GDP的比率已经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内外合力,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自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外冷内热”、频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现象。不过,即便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都开始下调了潜在增长率,新兴市场国家仍将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值得欣慰的是,除了大国都在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外,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开始改善:房地产市场呈现企稳态势,以页岩气为代表的新能源不仅有助于改变世界能源供求格局,而且为美国“再工业化”、争夺新一轮支柱产业的制高点提供了先机。因此,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增长的前景最为人们看好。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