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靠背到面对面 中法携手跨入新时代 ——法国前外交政策国务秘书皮埃尔-贝纳雷蒙谈中法关系50年
1964年1月27日,法国成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第一个西方大国。光阴荏苒,50年如白驹过隙,中法建交迎来第50个春秋。在这期间,无论是世界局势还是两国国情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报记者专访了法国参议员、前外交政策国务秘书皮埃尔-贝纳雷蒙。
皮埃尔先生曾于1978年至1981年担任法国雷蒙·巴尔内阁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秘书,并于1997年至1999年在欧洲议会担任中国事务小组副组长。皮埃尔表示,自己40年的从政生涯见证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两国从最初的战略倚重到现在的高度互信,充分证明了中法老一辈领导人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在上世纪初来到法国留学,为中国带回了革命的火种。
皮埃尔认为,随着中法合作的深入,中法关系将在建交50周年之际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从冷战到多极化世界,中法关系从背靠背到面对面
皮埃尔回忆说,法国当年决定与中国建交主要受到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世界随时充满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面对这样的局势,中法两国领导人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坚定地把手握在了一起,向世界宣布:中法两个大国不愿意被冷战绑架,宣誓成为不同于美苏的第三派政治力量;强调不同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可以相互谅解,消除分歧。皮埃尔认为,当时的法国仍然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心存疑虑,中国也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缺少了解。但是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国家出于摆脱冷战思维的考虑,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逐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法国开始参与创建欧盟。中法两国开始从背靠背到面对面,尝试着深入了解对方,共同为缔造一个和平繁荣的多极化世界而努力。皮埃尔说,虽然两国在1964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两国真正的交流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自己也曾以法国参议员的身份两次访问北京。而当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就发现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与西方的描绘完全不同。皮埃尔说,“上世纪末的中国人以空前的热情建设自己的国家,而法国经济增长则逐渐放缓,而我当时就预言,中国在未来必定会超越法国并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这一预言在今日也成为了事实。”
“师生”身份转换,法政治家笑谈心态变化
皮埃尔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大学时选修的第二外语就是汉语,而自己所在的选区有很多年轻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来为自己的简历加分。事实上,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来到法国投资,会说中文的法国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供不应求。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