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动动嘴,更正跑断腿?
【锐数读】8日25条VS9日67条;
【锐分析】“飞机降落南宁了吗?”“飞机真的在海上被发现且未解体?”直到事件发生超过60小时后,微博、微信上依然传播着这些早已被更正甚至澄清的消息。
大数据统计发现,主要传言均产生于8日14:30之前,且基本在发出3小时内得到澄清。
但新浪社区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实信息的传播并没有因为澄清而停止。相反,相比8日的25条不实信息,9日监测发现的不实信息数量不降反升,达到67条,且主要内容仍为“越南通讯社报道飞机未解体”。
以国内一家媒体8日13点34分发布的一条信息传播为例。这条信息有名有姓地援引越南军方人士称,飞机坠落在坚将省土珠岛153海里处,是越南马来领海交界处,越南救援队已出发。之后,路透社等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马航公司否认航班坠毁的相关信息。但至10日12点37分,该媒体这条微博的转发量已达275837次,评论达58659条。
“传言动动嘴,更正跑断腿”?显然,此次事件针对传言的澄清微博,传播情况不容乐观。据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所做的大数据统计,梳理了6条较重要的更正、澄清微博,其中转发量和评论量最高分别只有3569次和1885条。
【锐提问】有网友提问:为什么看起来大家对澄清的兴趣总不如传播那么高呢?如果总这样,传言会产生持久危害吗?
【锐回复】常江认为,传言能在大众最焦虑的时刻迅速给出“解释”,是速食面式信息,所以传播较快;而澄清则要调动理性批判思维,并要有足够权威性的元素方能成功。社交平台强化了这种传播属性。
“微信的兴起也是另一个因素。”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说,“在微博等开放性社交媒体中,不实消息可通过连续信息流冲淡;但在相对封闭的微信朋友圈中,朋友之间信任度高,传播更快,较难消除影响,因此微信用户更应慎重转发。”
快,还是准?
【锐数读】60小时,696万余条微博,近10个版流传广泛的传言VS不盲目抢发赢得4079万曝光量
【锐观点】自8日凌晨2:40马航MH370航班最后一次报告位置的60个小时,新浪微博中的相关微博数量多达696万条。
在突发事件真相扑朔迷离时,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账号们各显奇招,通过转载外媒等多种方式抢先报道。但争抢援引国际媒体报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如一家晚报的官微将马航发言人称航班“有推测”误为“已证实”在越南地区降落,发布失实信息,后更正。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媒体选择了多方核实信息源,并没有抢先时效,但因所报信息权威准确反而获得公众肯定。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曾在当天以较高频率插播有关马航事件的消息,尽管没有最新消息,但重复相同的、经核实的情况,也有利于传言的澄清;新京报、南都周刊等媒体的微博账号也通过多方核实,冷静清醒,及时澄清谣言。
那么不抢发就没有影响力了吗?据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统计,以@新华社中国网事为例,其虽然没有盲目抢发转载外媒消息,但独家直击的中国军舰全速驶向事发海域引发网友关注,其中诸多大V纷纷转发,总曝光量超过4079万人次。网友@沐童在微博评论说:马航事件,对比几家微博的表现,@新华社中国网事最好,冷静准确不冒进。同样值得注意的还有,东方卫视在9日临时决定取消当晚娱乐节目,滚动播报马航失联客机的最新消息。
【锐提问】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该快还是准?
【锐回复】曾有5年多驻外记者经历的马晓霖认为应该兼顾。他坦言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实际操作中要视速度和细节哪个更重要来决定。此外,这也与新闻传播中“动态的真实”有关。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刚发生时,媒体报出的死亡人数是3万,”他说,确切的结果是随着事件的进展逐渐出来的,并不需要就此指责媒体。
常江:重大突发事件时,媒体上出现不确切消息并不罕见。如美国电视新闻领域,通常有“报了再说,随报随改”的风格,也就是先抢时效,哪怕出现细节失真,尔后再随时根据新的消息进行滚动的补充报道,不断修正此前报道中的问题。
“在这种倍受关注的突发事件面前,媒体出现失误是正常的。”喻国明也认为,但要有规范性责任,谁发布的失实消息,谁应该有责任在同等传播范围内及时更正。同时,传统媒体要加强培养新媒体运营人员的素质,如能否找到两个以上独立信息源等多方面鉴别信息。
王君超则认为:“一些客户端为了能在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竞争中取胜,只顾及时、同步地传播信息,而忽略了真实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其实这才是其依托的传统媒体品牌的核心价值。”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