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揭露黑幕推动美国走向进步
2014-05-07 14:04:31 来源: 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利益集团激斗揭黑记者

  辛克莱本意是想揭示劳工的恶劣劳动条件,“写此书的本意是打动公众的心,可碰巧击中了胃。”书中的文字足以让被恶心到家的美国人再也没有勇气拿起刀叉。

  《屠场》对肉类企业的杀伤力,使它的出版过程毫不逊色于书写过程。先是原定的出版商害怕作者的社会主义倾向会惹来意识形态上的麻烦,要求辛克莱修改内容,并承诺如果按要求修改可以保证此书销量至少增长十倍,但辛克莱在职业操守与经济利益之间选择了前者。

  在经历数家出版商的拒绝后,书稿感动了一家出版公司的老板沃尔特?佩奇,他不但买下了版权,而且还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调查核实,最后予以出版。

  闻风而动的全美牛肉托拉斯们展开了反击,他们收买一些报刊杂志对这本书进行口诛笔伐,发表一系列文章指责书中的内容失实、耸人听闻、恶意夸大。辛克莱激怒之下又写了一篇《可恶的肉类加工业》揭露肉类企业的代笔们用贿赂手段使证人撤回证言的事实,还出示了政府部门的报告书,显示一些企业原本就承认过食品掺假行为。糖衣炮弹也接踵而来,一些肉类企业试图拉拢辛克莱,提议以他的名义建立一个“模范肉类加工厂”,而且开出三十万美元的巨额股份作为好处费,他只需签字同意就可以从此名利双收。“可能还会在理弗赛德?德理弗拥有一幢或者更多的别墅,美女则是想要多少有多少,而且根本不会有谁批评我。”

  辛克莱没有接受这些,反而揪住这些肉类企业又是一通猛打,为多家杂志撰写了后续调查,揭露无良企业对千万美国人的伤害与欺骗。

  新闻自由在美国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及法理基础,在金钱与新闻的较量中,金钱逐渐失色。《屠场》顺利出版,而且引发轰动,首发后一个半月卖出了两万五千册,之后一年内始终钉在图书畅销榜的榜尖,并被翻译成十七国文字向全世界传播。

  丘吉尔说:“这部可怕的书……刺穿了最厚的脑壳和最硬的心”。有一个广泛传说的段子说西奥多·罗斯福读《屠场》时正在吃早餐,当读到香肠中混进死老鼠等令人作呕的加工环节时,大喊着“我中毒了!”把吃了一半的香肠扔出窗外,从此,总统变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不敢再吃肉。

  《屠场》使国内外的肉类产口销量剧减,英德两国向美国发出外交照会,装载美国肉类产品的货船被国外港口退回,美国肉类托拉斯陷入一场灾难。

  社会上响起一片改革的呼声,罗斯福总统派了两名纽约市社会工作者尼尔和雷诺兹组成新的调查组,前往事发地暗访,结果证实辛克莱的作品所言非虚。

  迫于压力,也为了重振绝望的市场,肉类企业嘴上拒不承认所受的指控,私底下却开始紧急清理工厂,并宣称拥护政府调查和严格管理。

  《屠场》也使国会反对派改变立场,1906年,也就是《屠场》出版的同年,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管理法》与《肉类检查法》,要求对所有肉制品都要进行严格检验,美国食品药品从此慢慢安全起来,公众也逐渐恢复了信心。

  坏消息更吸引眼球

  像辛克莱这样的记者“与政治家和劳工领袖、改革家和鼓动家、教授和牧师以及社会工作者一道,共同影响了伟大的社会改革运动的进程。”其中,记者是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最大动力。

  十九世纪美国的新闻业迈向廉价时代。

  大众化的杂志价格更低、内容更通俗、更贴近大众生活。杂志较报纸出版周期更长、篇幅也更长,更适合长篇的揭黑报道,而且杂志一般是全国发行,一旦揭开黑幕比较容易形成全国性影响,从而为杂志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读者订户以及经济效益,是一条迅速上位的成功捷径,因此成为揭发黑幕的主要载体。

  这一时期著名的揭黑记者大多供职于一家或几家杂志,他们挖出了美国几乎所有的黑暗与不公正,如“市政腐败、经济垄断、食品卫生、药品掺假、欺诈索赔、雇佣童工等等”,有的是文学型记者,擅长写作动人的故事,有的是专家型记者,有深悉一切的调查能力。他们与报刊等新闻出版业为迎合读者而支持揭黑不同,大多怀着对美国的爱而恨这个国家,立意推动社会进步,“拯救美国”,目标“浪漫崇高”。在他们看来,美国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发展过快,而道德的血液明显跟不上肌体的需要,看似发达健壮的社会实际上藏着令人发指的罪恶与黑暗,“希望在劝服和勉励的基础上,用良心的告诫鼓励美国民众参与这场有关道德的改革运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艺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3126472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