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揭露黑幕推动美国走向进步
2014-05-07 14:04:31 来源: 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贬义的“扒粪者”变成光荣称号

  美国新闻界争当“乌鸦嘴”,不当“报喜鸟”,因此从报刊上看美国,民不聊生,遍地狼烟,严重影响了正在崛起的美利坚的形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政府官员、企业领袖天天被报刊指着鼻子骂,不但令友邦惊诧,也扰起了本国人民的不稳定因素。

  爱达·塔贝尔抄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老底,林肯?斯蒂芬斯写了有关都市政治机器的作品,雷·斯坦纳德·贝克报道劳工问题的文章都曾引发极大的社会反响。1906年 3月号的《世界主义者》发表了菲利普斯的文章《参议院的叛国罪》,点名指责纳尔逊·奥尔德里奇等20多位参议员,使用了“叛国”、“无耻”、“掠夺”、“强盗”等字眼,称他们是“财团”的代言人,骂得太激进,令举国皆惊。

  西奥多·罗斯福在公开演说中给揭黑记者、作家安了一个“扒粪者”(Muckrakers)的称呼。这个词出自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其中有扒粪人,“手拿粪耙,目无旁视,只知朝下看;他被赠予天国王冠以替换他的粪耙,但他既不抬眼望天,也无视王冠,却仍继续耙那地上的秽物。”罗斯福的类比让一些知名的揭黑者震怒,但是生动形象的称呼还是不胫而走,更多揭黑者们以此为荣,揭黑运动于是又被称为“扒粪运动”。

  “扒粪运动”揭开的社会黑幕,张扬了报刊的舆论监督作用,甚至是媒体审判,但它完成了一次大众的新闻洗礼,使人们的权利意识“大觉醒”,“进而在动荡而复杂的社会中帮助国人形成共识”。

  美国总体上是一个法治国家,“衡量社会运动成效的最重要标准是看它对立法进程的影响。”受“扒粪运动”的影响,“市、州和国家的社会立法汹涌而至,几乎席卷公众所感兴趣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一切活动方式。这些改革性法案有:宪法第十六、第十七修正案(1913年)、纯净食品和药物管理法(1906 年)、肉食检查法(1906年)、打击放任自流式经济的《赫伯恩法》(1906年)、联邦储备法(1914年)、克莱顿反托拉斯法(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914年)以及各州各市涉及以下方面改革的诸多法律:妇女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罢免权、选民直接投票的预选、减少选任官人数、比例代表制、住房、教育、劳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

  “扒粪运动”没有唱衰美国,反而促使底层百姓、中产阶级乃至一些大资本家形成了改革共识,针对社会问题,全社会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陆续出台,权钱交易、有法不依因大批扒粪劳模们的“粪勺”而不得不收敛,推动了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完善了社会制度建设,令“镀金时代”的美国社会转型安全“着陆”,使美国成功建立起“民主自由而又井然有序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扒粪运动”开始衰落,战争牢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国际问题取代国内问题成为新的焦点,大战面前,舆论自动开始对外,这个时候再枪口对准自己,响应者就寥寥了。

  “扒粪运动”虽然逐渐终止了,但在记者中,能以一己之扒粪改良社会的,都会受到同行的尊敬。大名鼎鼎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风向标,在历届获奖作品中都能看到揭露性报道的身影。在道格拉斯?贝茨所著的《美国普利策奖金内幕》一书中写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一向主要是揭露性新闻,它们所揭露的情况是某些政党、尤其是政府所不愿意泄露的。在1917-1990年的580个新闻奖中,约有 40%属于此类新闻”。“扒粪运动”以里程碑式的姿态留在了美国进步史与新闻史的记载中,它为新闻界留下了揭黑传统影响至今。

  参考资料:林肯·史蒂芬斯,《新闻与揭丑Ⅰ美国黑幕揭发报道经典作品》;李颜伟,《美国改革的故事》

   上一页 1 2 3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艺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3126472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