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阿克拉5月9日电(记者林晓蔚)60多岁的塞拉利昂人萨穆拉已经去过中国5次,他深知中国作为美食大国的一面。“我很喜欢中国菜,但我每次在中国待着超过一周,就开始想念我们西非的富富(fufu)。”
30多岁、曾在中国留学的尼日尔小伙约翰也是如此。他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中国的饭菜很美味,可我还是吃不惯,我更喜欢吃西非的富富。”
接受记者采访时,萨穆拉在塞拉利昂,约翰则在加纳。
富富到底是何物?为什么它会成为西非的“国民美食”呢?
在加纳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两人合力制作富富的场景:一个木臼,一根长达两米的长木槌,一人不断执槌猛捣臼中的松软团状物体,一人则一边扶着木臼、一边不断用手翻动其中的团状物,并不时加入水以保持其黏性,等团状物变得光滑圆润,富富就大功告成了,吃时煮熟即可。
富富的主要原料是木薯和芭蕉,木薯富含淀粉,芭蕉形似香蕉。两者种植简易,在西非随处可见,是西非人民最常见的主食。在西非街头,常常可以看到小摊上有许多巨大的芭蕉,烤熟后出售。
西非人在吃富富前,必须在做好的富富上浇满香辣口味的肉汤或鱼汤,其中还拌有棕榈油。吃的时候一定要在桌上备好洗手液和清水,因为这道“西非名吃”必须要用手抓着蘸汤吃,所谓汤汁四溢,说的就是这样的场景。
富富起源于加纳的阿散蒂部落,后来由移民传播到尼日利亚、多哥、科特迪瓦乃至整个西非。阿散蒂部落大部分是阿肯族,他们的语言是特维语,富富这个词就来自特维语中“捣”的意思,多少有点类似象声词。有学者说,或许它就来源于捣木薯时发出的声音。
数百年前,黑奴贸易兴盛,西非黑人漂洋过海到了南美和加勒比海一带,富富也随之流传。现在,在古巴、多米尼加、海地、波多黎各等国也能吃到富富,只不过或多或少都经过了一些改良。但在古巴,它的名字还是叫富富,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大西洋两岸黑人同根同祖的佐证。
除了富富以外,加纳人还喜欢把肯基和班库作为日常主食,后两者和富富在外形上相似,但制作方法不同,是由发酵的玉米粉制成,所以带有酸味,和富富的甜香略有区别。
富富、肯基和班库,是加纳人生活中最常见的三种主食,充分体现了加纳乃至西非人民对薯类作物的热爱。哪天来了西非,别忘了到当地餐馆吃一次富富,保证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