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亚辛
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谢赫·艾哈迈德·亚辛,12岁被赶出故土,流落埃及20多年,1973年返回加沙后从事宗教宣传和扶贫济困,声望逐渐增长,并曾被以色列逮捕关押数年。1987年,亚辛在加沙建立了哈马斯,多次制造自杀式爆炸及袭击以边防军。1988年再度被以军逮捕,1997年获释。此时亚辛身体状况严重恶化,不但瘫痪在轮椅,而且视力、听觉严重受损。出狱后,亚辛又遭到法塔赫的软禁。2004年,亚辛在出门做礼拜的途中,被以色列直升机发射导弹炸死。
伊斯梅尔·哈尼亚,1987年大学毕业后领导学生运动反抗以色列,属哈马斯温和派。1998年被任命为亚辛的办公室主任。2006年哈马斯大选获胜后,成为巴勒斯坦总理(图左)。
与法塔赫内斗
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及其手下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在上个世纪末和以色列和谈——“以土地换和平”。如今,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的这块“自治”土地,面积不到当初联合国判给他们领土的四分之一,而且是在以色列枪口监控下的。哈马斯认为,这种自治不但是奴隶般的屈辱,也等于是慢性的灭绝,阿拉法特背叛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
哈马斯并不认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的占领,依然坚持武装斗争。这样一来,早先曾并肩战斗的哈马斯和法塔赫,就反目为仇。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的选举中获胜,成为合理合法的执政党后,法塔赫仍手握安全部队的军权,认为巴勒斯坦要统一,应该解散哈马斯或者并入法塔赫。哈马斯坚决不同意。这又成为双方冲突的一个导火索。2007年,法塔赫领导人、总统阿巴斯宣布解散哈马斯执政的政府,但加沙地区依然在哈马斯控制下。
巴勒斯坦人的家园越来越小
建立国土沦丧下的反抗
哈马斯全称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取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抵抗”“运动”三个词简称为“哈马斯”。这个组织成立于1987年,是巴勒斯坦反抗以色列占领的一支最激进的力量。要讲哈马斯的由来,不能离开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
所谓的“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其中耶路撒冷同时又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3000余年前,以色列人(犹太人)在此建国。后来罗马帝国入侵,犹太人背井离乡,流落世界。而留在本地的一些部族则和外来的阿拉伯人融合,成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即今日的巴勒斯坦人)。从历史来说,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曾是这片土地的不同时期的“土著”。19世纪末开始,流落各地的犹太人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源源不断回归巴勒斯坦地区的“故土”。这就和已经居住了一千多年的巴勒斯坦人发生了严重冲突。
不过,当时那块地儿还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管辖下,后来又成英国的统治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被压迫。二战结束,英国准备撤回对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顶头的千斤大石搬去,原本被压迫的巴以矛盾一下子尖锐了。联合国181号决议调节矛盾,把巴勒斯坦地区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劈为二:60万以色列人分到了57%的肥沃土地,120万巴勒斯坦人只分到了43%的土地,还多是贫瘠的边角料。有50万巴勒斯坦人的家园被分到了以色列名下。阿拉伯世界很不满,于是两家开打,这就是中东战争。以色列多次击败了阿拉伯联军,到60年代已经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全部吞并,巴勒斯坦人不是成为难民,就是沦为以色列统治下的二等公民。巴勒斯坦人建立了许多组织来反抗。哈马斯便是其中较为强大的一支。
立场
不反犹 要驱以
哈马斯的政治立场非常简单直接:就是要收复全部的巴勒斯坦土地,建立巴勒斯坦独立国家,以耶路撒冷为首都。他们认为,犹太人已经离开这里2000年了,在100多年前才开始返回,凭什么把自己住了两千年的土地分给他们?哈马斯主张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达到收复失地的目的。哈马斯的行动原则是,第一要教育全体巴勒斯坦人民了解民族的危机,第二要团结认可这个目标的巴勒斯坦人,第三要停止和以色列的谈判,第四要争取全部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支持。这样斗争就有胜利的希望。而直接的武装斗争,则是哈马斯打击以色列的重要手段。
在美国和以色列的评价中,将哈马斯称为极端宗教组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宗教组织通常是某一教派的狂信徒,不但容不下“异教徒”,而且对同一宗教下其他教派,甚至同一教派下不肯完全认同己方的温和分子都要严惩不贷。典型例子是美国养大的伊拉克ISIS,不但杀基督教人士,杀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人,甚至对逊尼派的人,只要不肯合作,也是格杀勿论。
相对而言,哈马斯多次声明,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应协调行动,分歧通过协商解决,不能自己内部动用暴力。“哈马斯”还表示,伊斯兰教是团结、平等、容忍和自由的宗教,“哈马斯”尊重其他宗教信徒的权利,任何宗教都应和平共处的存在。生活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基督教徒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一部分,他们也拥有充分的权利和义务。即使对于死敌以色列,“哈马斯”也指出,它反对占领并不是反对犹太教和犹太人,而是针对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地区。他们只是要把以色列赶出去,而不是要把犹太人赶尽杀绝。
方式
从游击战、恐袭到政治斗争
哈马斯自建立起,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就是在以色列的统治之下。面对装备精良的以色列军队,哈马斯武装人员只能依托巴勒斯坦居民区进行游击战,袭击以色列占领军。这既包括用轻武器(如AK步枪、火箭筒)的近距离攻击,也包括在较远距离用火箭炮攻击以色列军队聚集点和军用设施,甚至是人体炸弹的自杀性袭击。
另一方面,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定居点也频频攻击,杀伤以色列平民。在哈马斯看来,巴勒斯坦定居点上的这些以色列人都是入侵者,无论军民都应该打击。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平民的杀伤也不少。只不过,哈马斯的行动被定义为“恐怖袭击”,而以色列的战果没这个“待遇”。
1992年以色列总理拉宾上台,积极推动双方和解,阿拉法特予以响应。哈马斯起初不以为然,直到1996年3月,目睹中东和平进程顺利,哈马斯才宣布放弃暴力活动,改为进行政治斗争。然而此刻以色列鸽派拉宾已经被犹太激进分子刺杀。仅仅两个月后,强硬派内塔尼亚胡上台,巴以关系重新紧张,哈马斯又宣布恢复武装斗争。
因为看不惯阿拉法特和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和谈,哈马斯不愿参加他们的政权选举。但后来,哈马斯在继续武装斗争的同时,开始调整自己的立场参政议政。2005年,哈马斯首次正式宣布参加巴立法委员会选举。由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强硬压制,哈马斯坚持武装斗争的态度在巴勒斯坦民众中很有市场。再加上哈马斯一直关注慈善救济,他们在巴勒斯坦的民众中更受欢迎。因此在选举中哈马斯一举击败法塔赫,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执政党,其领导人哈尼亚出任巴勒斯坦总理。
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