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 张免 张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日圆满结束对德国的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两国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对两国未来5至10年各领域合作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德国席勒研究所创始人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女士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2015中德创新合作年将引领一次科学复兴,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一股创新热潮。
新华网:李克强与默克尔将2015年定为中德“创新合作年”。目前中德两国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等领域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您怎样看待中德创新合作的前景?拉鲁什:德国经济目前正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德国正逐步退出核能发电,但尚未找到合适的代替方案;二是欧元区危机给德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三是因对俄罗斯经济制裁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德两国看重创新合作,意义非凡,尤其是在空间科学、聚变技术以及其他高能领域,因为经济增速的减慢可在生产力获得质的飞跃时得到改善。
中德两国开展创新合作的良好基础在于,在历史不同时期,两国都曾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而这些成果都基于相似的经济原则。中德2015创新合作年将引领一次科学复兴,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一股创新热潮,这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是相当有利的。
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出席第七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这是在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将一精巧的鲁班锁送给默克尔。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华网:两国政、学界人士常说,中德间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为深化中欧关系提供强大动力。您怎样看待这一评论?
拉鲁什:德国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中国和欧洲是亚欧大陆两端的两个先进文明,如果双方携手共进,能使亚欧大陆上所有国家得到发展。这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概念所要促成的目标。显然,中国过去30年间的转型和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对中欧双方发展持有乐观的态度。中国社会发展越快,人们就越会重燃对欧洲的信心和希望。我认为,中国的儒家学说与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观点相似,为更好地发展中欧关系,欧洲可从研究中国的儒家哲学中获益。
新华网: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德国,与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这一磋商是双方政府间级别最高、范围最广的磋商机制,被视为中德两国间的“内阁会议”。您如何评价这种磋商机制对于促进深化中德关系的作用?
拉鲁什:我认为中德两国建立的磋商机制极其重要,尤其是在目前全球面临战略危机的大背景下。因为中德两国的核心利益都是维护世界和平,所以它们应该尽可能地开展富有创造性的合作,如中德政府间磋商机制一样,并为此共同努力。
新华网:中德两国同为亚洲和欧洲的重要大国,两国在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您认为,在深化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双边及多边战略合作方面,中德双方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拉鲁什:中德两国应该倡议各国共同合作,比如要实现中东地区的稳定,中德应和其他国家一道,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该地区的拓展,带动整个中东的经济发展,这一前景必定会为这个地区的年轻一代带去希望。
此外,中德两国的协作还要着眼于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这样中德关系才能够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这就是想他国之所想,为全人类造福。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