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解读:李克强两次提及“南海行为准则”传递啥信号
2014-11-15 16:39:13 来源: 人民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1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缅甸内比都出席第1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这是李克强在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3日在缅甸内比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时,发言中两次提及“南海行为准则”引起了各方关注。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以大国领导人的身份和立场对这一准则进行阐述,彰显出中国推动东盟关系发展的诚意和胸怀。

  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中国外交已从提出理念、洽谈项目、营造氛围等旧格局,提升至制定规则、塑造格局、巩固成果的新高度。

  直接坦率主动积极

  在第九届东亚峰会上,李克强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同意积极开展磋商,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在随后召开的第十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再次阐述了这一点。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唐奇芳连用“三个非常”,表达对李克强总理发言的赞许:“说明了我们一直是非常主动、非常积极、非常坦诚地来解决南海问题。”她认为,由总理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多次正式地重申,不带任何外交辞令,没有任何语言上的粉饰,直接坦率地表达了中方的态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南半岛研究室主任褚浩向人民网记者介绍说,“南海行为准则”是对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推进。这一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对维护中国主权权益,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以诚相待求同存异

  但有所不同的是,“南海行为准则”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则。这也意味着,面对摩擦或争端,各方不能再像家长里短吵架一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是应该依据协商一致的准则行事。

  有评论说,有了规则,国与国之间就有了协商的基础,有了规避冲突的可能。诚如李克强在发言中所说,邻国是不能选择的,彼此长相往来,低头不见抬头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中国古训说“里仁为美”,只要我们始终秉持以诚相待、求同存异之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爬不过去的坡。

  只有坦诚才能增进互信,而只有互信才能进一步合作。在不少学者看来,李克强这段话中所体现的开诚布公,对将会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

  事实上,褚浩就注意到,李克强在东亚峰会的发言中提到了“这方面已经取得早期收获”。他认为,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的核心在于各方协商一致,这要求大家“坐下来”、“好好谈”,充分发挥双轨互动的积极作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唐奇芳相信,在李克强此次发言后,“南海行为准则”将会有实质性进展。她举例说,之前的谈判将会机制化,并得到推进。她认为各方从梳理共识开始,逐步扩大共识、缩小分歧。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遇到许多困难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遇到许多困难。”在东亚峰会上,李克强还引用了这句来自缅甸的谚语。他在结束语中强调,东亚的兴衰荣辱不仅涉及地区各国人民福祉,而且关乎整个亚太地区的前途与命运。无论是本地区国家还是相关域外国家,都是同一条大船上的乘客,利益攸关,休戚与共。

  而在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又强调,中国愿与东盟国家继续推进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和商谈“准则”,有效促进彼此沟通与互信,扩大共识与合作,努力让南海成为造福地区各国人民的“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对此,褚浩说,李克强总理的精彩演讲不仅体现出大国开放的胸怀,还再次表明了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立场。

  而李克强两次提出“南海行为准则”,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中国外交已然不再囿于简单地解决一时争端和摩擦,而是通过制定规则,寻求坚实的制度安排。(杨芳 实习生 徐伟峰)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阳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济南:大熊猫园内散步尽享美好春天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长兴花香浮动 正是踏青好时节
雨后西湖晴归来
雨后西湖晴归来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新疆塔里木:棉花播种忙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869111326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