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之窗:伙伴聚焦合作
抓住机遇,或许有幸运的成分;创造机遇,则无疑有智慧的光芒。
“一带一路”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为沿线各国开启了机遇之窗。贯穿亚欧大陆,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欧洲各国聚焦合作,经贸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深化。
互补,是中欧深化合作的关键;互利,是中欧长远合作的基石。中欧经贸合作,相互促进成为一种新气象,相互投资成为一种新常态。
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止是开拓市场,更加注重与外国企业互补合作,加大投资力度。华为在欧洲就有18个研发机构,2014年在法国扩建了研发中心,看中的是法国的应用数学研究、艺术设计优势。“把全球的能力集中到中国来,再通过产品在全球销售。”华为法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凯对中国“智造”信心十足。
在比利时,有一个著名的箱包品牌——海格林。2011年,这家企业陷入困境。杭州力高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收购了海格林品牌及其在欧洲的全部股权。如今,海格林的设计研发在比利时,产品全部在中国生产。中国企业从贴牌代工升级到经营品牌,而比利时人缓解困境的同时,也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海格林公司设计总监昆特·森庞特告诉记者:“欧洲人都视中国为新的希望,海格林也在北京、杭州等地开设了旗舰店,未来我们的发展重心在中国。”
荷兰鹿特丹港务局合作交流部媒体官员闵克·范·赫森介绍称,每天有大量中国的电子产品、原材料等货物运到鹿特丹港口并装卸、分销到欧洲各地,荷兰的牛奶、食品等大量商品也在这里装箱运往中国。王斌来摄
在外向型经济明显的荷兰,中荷合作对当地就业的推动不可小觑。截至2014年10月,中资企业在荷投资项目447个,其中绿地投资8亿欧元,并购投资48.4亿欧元,雇员8000名,间接创造就业岗位两万个。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更加坚定了中东欧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列车的信心。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斯瓦沃米尔·马伊曼满怀激情地表示,“一带一路”将联结太平洋和波罗的海,通过中国与中亚,为中东欧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是波兰第三大进口国和重要出口市场,2013年,波兰的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中波贸易额增速达21.6%。
在占中欧贸易份额近1/3的德国,《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200多项具体合作倡议,为两国合作绘制了详尽的“路线图”。40多年间,中德贸易额增加至2013年的1616亿美元,增长了近600倍。汽车、航空、通信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加工设计、金融服务等领域贸易不断推进。目前,已有8200多家德国企业在华安家落户,2000多家中国企业在德国站稳脚跟。政府磋商、战略对话、法治国家对话等两国政府的6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运行顺畅,为中德经贸发展、中德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德国方面反响之积极,令他惊讶:巴伐利亚州一位联邦议员多次向他和使馆咨询情况,研究如何使巴州中小企业从中获益;北威州一家农业协会积极与使馆探讨,通过国际铁路将高档农产品出口到中国的可能性;作为中德国际货运班列的主要合作和受益方,德国铁路公司负责人多次强调,德铁将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这一领域,中德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有着共同目标的合作伙伴。
挑战之旅:携手同心互信
巴黎,离香榭丽舍大道不远的街区,标致雪铁龙旗下汽车品牌DS的门店优雅低调,新推的车型却颇为抢眼,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咨询。
而在2011年,由于严重依赖欧洲市场,加之欧债危机的影响,这家百年老店不得不出售多个主营业务,抛售诸多重要资产,甚至关闭研发中心。
2014年初,随着东风汽车和法国政府的入股,标致雪铁龙解决了资金的后顾之忧,并与中国公司在技术、研发、生产和海外销售上扩大合作。通过挖掘中国西部地区和人口500万以下城市的市场潜力,集团旗下汽车销量2015年预计达到80万辆,有望在2017、2020年分别达到100万辆、150万辆。
这是一场具有代表性的跨国联姻。“如今,危机过去了,还有一项合作,已经走上正轨。”标致雪铁龙中国及东盟区副总邓磊鹏透露,未来标致雪铁龙将与东风携手,开拓东南亚市场。这再次证明,只有把握中国发展和欧洲经济复苏两大进程带来的合作机遇,以贸易为主要驱动力,打造更全面、更强劲、更高端的多引擎合作,中欧才能携手迎接更多挑战。
“中国应当思考,如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当前欧洲发展的进程结合起来,并尽快启动落实计划的具体会谈。”法国战略学会会长马冀科诚恳地建议。
“仅仅提供优质产品,已远不能满足欧洲客户的要求,我们需要在整个合作模式上创新改革,包括政策倾斜、物流模式、资金支持等各方面。”中兴意大利公司总经理胡坤正在思考的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资企业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