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海上丝路 实现共赢发展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5年2月12日 福建泉州) 刘奇葆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在福建泉州召开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发表《扬帆海上丝路 实现共赢发展》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与各位嘉宾相聚美丽的泉州,共同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首先,我谨向各位参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向远道而来的各国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福建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千百年间,泉州港“吞吐四海云帆,鼓荡八面来风”,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流溢着奇光异彩、展现出蓬勃生机。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泉州商旅云集、市声鼎沸的繁盛景象。泉州也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是沿线各国多元文化交汇交融之地,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永恒记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共商复兴海上丝绸之路大计,具有特别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更加紧密。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以人文交流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知古鉴今、面向未来的合作倡议,相融相近、相辅相成,洋溢着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为沿线各国共谋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各国的积极回应。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年多来,我们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广泛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线国家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沿线各国积极对接、共同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得到中国经济“信心指数”长期向好的强劲支持。当前,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政府和市场“双引擎”动力强劲,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列车”不仅不会掉挡失速,反而会跑得更加稳健有力,这既为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世界发展提供新动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4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世界银行还预测,未来15年,中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建设“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创造了条件。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前不久,我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丝绸之路”展览,“碧波中的帆影”板块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交流盛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面对一件件文物展品,我仿佛看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千舸竞发、云帆蔽日的壮阔景象,仿佛听到了解缆起航、惊涛拍舟的历史回声。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就派出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打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海上往来的大门,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从此以后,满载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精美物品和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美好意愿,一路向南、向西,活跃了沿线各国经济,传播了中华文明,同时也带回了沿线各国的香料、药材、玻璃和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中国元代杰出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两次从泉州出海,遍访菲律宾诸岛、文莱、加里曼丹、爪哇及印度洋诸地,归国后写下了他的身历亲见,使当时的中国人得以真实了解各国的山川、土俗、风景和物产。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记载了辛巴达七次远航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他最后一次航海到达中国,并在中国成家立业,生活了27年。在当时的中国闽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鸡公碗”,公鸡、芭蕉和鲜花的图案,寓意着勤劳致富、家庭兴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鸡公碗”漂洋过海,成为东南亚国家人民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和沿线各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人类交流交往、文明互鉴的不朽传奇。
古老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发展的历程,带给我们很多重要启示:
一是辽阔的海洋可以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海洋曾经是人类交流的巨大障碍,但是中国人民和沿线各国人民怀着相同的梦想,用勇气、智慧和坚韧,劈波斩浪、筚路蓝缕,共同打开了友好交往的大门,使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各国人民心灵的阻隔,反而成为连接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纽带,实现了跨越无际海洋的握手。
二是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和沿线各国人民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为各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供了条件,推动了不同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演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四大发明传向世界,同时也把国外的发明创造和生产技术带回中国,有力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三是和平的环境可以创造共同繁荣的机遇。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以和平友好的姿态,走向海洋、走向世界。600多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遍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收获了繁荣发展的果实。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参与,友好交往,守望相助,实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持续几个世纪的繁荣兴盛。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海上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它凝结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今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情感交融、利益交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坚持和弘扬丝路精神,树立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的理念,向前展望、凝心聚力,使这条绵延两千年、跨越亚非欧,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海上丝绸之路,重现昔日辉煌,增进人民福祉。为此,我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互信之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是友好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唯一不变的发展道路。我们要树立开放包容的态度,充分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要相互支持、求同存异,充分考虑相关各方不同利益诉求,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地区发展稳定大局。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愿同沿线各国真诚相待、友好相处,携手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破浪前行。
第二,共同建设互利合作的共赢之路。“计利当计天下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沿线国家创造最大的合作机遇、实现最多的共同利益。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命运与共。我们应当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统筹自身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扩大利益汇合点,让合作成果更多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我们要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实现开放、融合,为沿线各国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第三,共同建设和谐共处的和平之路。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有和平保驾护航。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中国无意与任何国家一争高下,坚持以和平方式、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以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我们愿同沿线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让和平的阳光永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四,共同建设文明互鉴的友谊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海上丝绸之路,既是重要的商贸通道,也是独特的文化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积极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相互支持和帮助。要加强沿线各国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交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之树常青。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积极开展与沿线各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第五,共同建设对接梦想的圆梦之路。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始终承载着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这是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兴盛的不竭动力。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沿线各国也都在为实现国家发展振兴、人民富裕幸福的梦想而努力。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追求幸福的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我们愿意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对接起来,一起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沿线各国人民实现梦想的重要支点。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实现这一美好蓝图,需要各方的诚意、决心、智慧和行动。这次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为各国政界、商界、学界和媒体人士,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碰撞思想、共同展望、推进合作的平台。希望在座各位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贡献智慧和力量。祝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