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下凡”的传说
“幸运猴”带来幸运,但未能保佑蒙斯免受战争的摧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都燃烧到了蒙斯。1914年8月23日,在蒙斯发生了一战期间著名的“蒙斯战役”。英国远征军30000人按照法军统帅部的指令于23日拂晓挺进蒙斯—孔代地段的运河。当日晨,德国第一集团军也向蒙斯开进,并向英军发起进攻。英军固守阵地,经过一天多的激烈战斗,德军伤亡惨重,死伤5000余人,英军死伤1500人,最终使比利时军队和法国军队成功在依瑟集结,保证了马恩河战役的最终胜利。二战期间,1940年5月中旬,德军开始对蒙斯进行轰炸,蒙斯国家档案馆大部分设施被德军炮弹摧毁,许多珍贵档案资料化为灰烬。同年5月19日,德军占领蒙斯。直到1944年9月2日,美国第三装甲师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解放了蒙斯。蒙斯是最先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的比利时城市之一。
马塞尔画作蒙斯之战“天使下凡”(蒙斯旅游局供图)
战争的硝烟在蒙斯虽已散去,但战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仍然广泛流传,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天使下凡”的故事。传说蒙斯战役期间,英国远征军在蒙斯遭遇德军,双方军力对比,德强英弱。双方的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渐渐德军占了上风,英军开始撤退。正当英军面临惨败,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候,一位天使,也有传说是一排天使,骑着白色骏马、身着白衣、手持利剑从天而降,立在英德两军中间,阻止德军向英军进攻,顿时吓得德军一片混乱,溃不成军,再也无法向英军发起进攻,只好鸣金收兵。
1915年,记者出身的英国作家贝格比在其《天使的一边》一书中引用了一名在场参与撤退的英军士兵的话说,他当时清楚地看到,空气中有一道奇怪的光,轮廓明显,不是月光的反射,四周没有任何云。这名英军士兵还说,那道光后来变得更加明亮,他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三个形状,其中一个在中间,看起来像是一双向外展开的翅膀,另外两个看上去不是很大,但与中间那个有明显的区别。它们看似有一个很宽松的金色斗篷。
“天使下凡”的故事后来越传越神,尤其在英国,描述“天使下凡”故事的书籍陆续出版,广为流传,还有诗人用诗歌赞美天使的显现。比利时蒙斯籍画家马塞尔还专门创作了一幅油画,展现“天使下凡”的场面。不过,很多人认为,“天使下凡”的故事是杜撰的,当时的英国政府出于政治目的,想通过这样的故事告诉世人英军受到了神的保佑,是不可战胜的。
人杰地灵的沃土
蒙斯的故事神、传说奇,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
没有蒙斯,就没有画家梵高。这是我在蒙斯观看完《梵高在波利纳什矿区》画展后一个特别突出的感觉。画展是蒙斯市政府举办的,主要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画家。画展通过梵高的油画、素描、书信记述了梵高1878年至1880年在蒙斯生活的状况、从牧师转变为画家的经历。梵高1853年生于荷兰南部的一个小镇,16岁时在叔叔的画廊当过几年学徒,主要学习如何卖画做生意,偶尔也画画,但他对绘画不感兴趣。梵高小时候先是对语言感兴趣,在私塾学习法语、英语和德语,后来对宗教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自己天生就有宗教的基因。24岁时,他到阿姆斯特丹学习神学,准备报考大学。失败后,他又到布鲁塞尔学习几个月的神学。1878年,梵高到蒙斯开始了牧师生涯,在波利纳什煤矿区传教。他与矿工同吃同睡,一起深入700多米深的矿井。他的行为引起教会不满,被终止了牧师资格。矿工生活的艰辛深深刺痛了梵高,也激发了梵高创作的欲望,他拿起画笔,从此,走上了画家之路。从1880年开始绘画到1890年自杀,梵高创作了900多幅油画、1100多幅素描,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画家,后印象派的杰出代表、表现主义的先驱。
从蒙斯走向欧洲成为世界名人的还有十六世纪的拉絮斯。拉絮斯1532年生在蒙斯,幼年时在蒙斯教堂的唱诗班学习唱歌和音乐,后来云游意大利、法国、德国,成为文艺复兴晚期欧洲最著名的作曲家、复调音乐的一代宗师,被誉为“蒙斯之子”。
蒙斯成就了梵高,诞生了拉絮斯,却让法国著名诗人魏尔伦败走麦城,泪洒蒙斯。魏尔伦在法国文学界素有“诗王”之称,发表过《忧郁诗篇》《死亡》等著名诗集。1871年,他结识了兰波,法国另一位著名诗人。于是,魏尔伦抛弃妻子和孩子,和兰波一起去了伦敦。1873年,魏尔伦醉酒后用枪击伤了兰波,在蒙斯身陷囹圄。蒙斯是魏尔伦的“滑铁卢”,他在蒙斯监狱中得知妻子孩子离他而去,兰波也离开了他,悲痛至极。出狱后,魏尔伦再也没有回到过蒙斯。
几个世纪过去了,拉絮斯、梵高、魏尔伦无数名人早已成为历史,留给人们的只是怀念和遐想。蒙斯还是蒙斯。蒙斯旅游局的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的蒙斯不仅人才辈出,而且景色更加迷人,星光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