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战:来与不来的玄机
张健:此次红场阅兵大多数欧洲国家选择“冷落”俄罗斯,再次凸显欧俄关系的敏感性和对抗性。它至少说明了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欧俄关系已陷入深度僵持和冷淡,短期内很难翻篇。随着去年初以来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发酵,欧盟开始认为,俄罗斯使用武力强行改变二战后欧洲版图,违背了1994年其保证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的承诺,是“冷战结束以来欧洲安全与稳定遭到的最严重威胁”,俄罗斯不再被视为伙伴,而是需要遏制的敌人。
为此,欧盟针对俄罗斯采取了多项行动,军事上强化北约功能,提高军费;能源上大力“脱俄”,包括阻止保加利亚等国与俄能源合作,提出“能源联盟”战略,对俄天然气股份公司发起反垄断调查等;外交上联合美国威慑俄罗斯,欧美协调一致,出台多轮制裁措施。而俄罗斯也开展了反制措施,经济上反制裁,外交上争取欧盟友俄国家支持,提出了新的军事学说等。
欧俄背道而驰,使双方几十年来加强互信和合作的努力付诸东流,彼此敌意持续上升。未来如果乌克兰危机再趋恶化,欧俄关系还将更为紧张。
二是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因为利益不同态度也不一样,波兰、英国及波罗的海国家对俄持强硬立场,希腊、塞浦路斯、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则持相对亲俄立场,德、法等国居中,对俄政策因此很难协调一致。目前看,尽管各成员国分歧较大,但在制裁俄罗斯以及不出席俄阅兵式等关键问题上仍展示了较大的一致性。
三是欧盟对俄共同立场正遭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欧洲国家要形成对俄罗斯有力的共同立场仍不容易,就俄阅兵式而言,仍有三个欧盟国家愿意出席,给俄“捧场”。
李自国:我们将时针往回倒拨五年,在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时,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当时均参加了红场阅兵,甚至美、英、法和波兰还破天荒地派出军队,与俄一起参加了阅兵。但仅仅五年后,西方国家领导人纷纷拒绝出席70周年阅兵式,这显示,乌克兰危机后俄与西方国家关系急转直下,而且很长时期内都难有转圜。
张健:因此也不难看出,围绕是否出席俄罗斯5月9日的阅兵式事实上西方与俄已经展开了一场外交战。欧盟希望借此机会孤立俄罗斯,让俄出丑,并借机展现对俄的“同仇敌忾”。
就俄罗斯而言,争取尽可能多的欧洲国家出席,将打破西方对俄的外交孤立,并向国内民众展示俄“有朋遍天下”的形象。在这方面,俄小有斩获,希腊、捷克、塞浦路斯三国领导人如期出席,德国总理默克尔虽然不出席5月9日的阅兵式,但在5月10日访俄,并与普京总统共同出席敬献花圈仪式。德国总理刻意避开5月9日阅兵式访俄,反而凸显了欧俄关系的敏感性。至于美国,决不给对手展示的机会,也符合其当前的对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