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迎来不惑之年。四十年的快速发展,生动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与欧洲一体化的巨大成就。如今,中欧关系正经历着从全球化自然分工到发展战略自主对接的巨大转变。
所谓全球化的自然分工,指的是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在全球化体系中形成的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当欧洲资金、技术遇到中国市场,当中国制造遇到欧洲消费,创造出中欧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奇迹。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多次出现诸如反倾销、反补贴等纠纷。如今,这种自然分工模式面临升级换代的挑战,中欧各自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也在转型升级,中欧关系必须上升到发展战略的自主对接新阶段。
在后危机时代,中欧需要将各自的发展战略在以下方面实现自主对接:
一是发展阶段对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欧开展互补合作,奏响工业化—后工业化(再工业化)铆合的动人乐章。在与比利时领导人会晤时,李克强总理指出,中比双方一致同意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需要相关装备和生产线。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拥有性价比较高的优势富余产能。比利时等发达国家已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拥有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三方携手开展合作,不仅可以适应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而且有助于中国装备提质升级,也有利于欧洲发达国家扩大出口,共同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
二是发展思路对接:在中欧工商峰会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中欧深化务实合作,特别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可从4个领域取得突破:基础设施、第三方合作、金融合作、投资自由化水平。这为中欧对接合作指出了路径和重点。值得一提的是,中欧双方可以以装备制造为重点,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特许经营等方式,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这种模式完全可以成为南北合作的典范,引领国际合作新潮流。
三是发展目标对接:中欧关系早已超越双边,成为世界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利益攸关方。这就需要双方在节能环保、投资协定(BIT)谈判等方面加强战略对接,共同塑造全球化新标准,建立中欧气候变化、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克强以总理身份第八次,也是今年第三次访欧,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容克投资计划”之道,推动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从全球化自然分工到发展战略自主对接的跨越,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实现发展战略对接的重要起点。李克强总理对欧盟领导人表示,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有责任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也表示,愿与中方携手加强在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欢迎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欧发展战略的自主对接,将更好造福中欧人民,开启新型国际关系新篇章。
(作者王义桅为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