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至7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赴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访问比利时、法国和经合组织总部。此访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尚未摆脱债务危机困扰、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在此期间,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方则从12国组成的欧洲共同体扩大成拥有28个成员国的世界最大超国家集团。在这种背景下,中欧双方协力打造升级版中欧关系不仅符合双方利益,对世界经济的走势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将中欧经济合作提升到发展战略层面
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的“压仓石”和“稳定器”。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欧盟经济长期不景气的情况下,更新双方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已成当务之急。长期以来,中国和欧盟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双方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货物贸易方面,在相互投资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尚待加强。近年来,中欧经济结构的互补性缩小、产业竞争加剧,贸易额增速放缓。要给中欧经贸关系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就必须实现双方经济合作的全面升级。
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欧期间,呼吁中欧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为升级版中欧经济合作绘制了蓝图。中欧“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第一,对接双方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上取得突破;第二,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在第三方合作上取得突破;第三,面向产业投资需求,在金融合作上取得突破;第四,在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上取得突破。
在这四个方面中,实现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最具长期性和全局性。李克强总理此访过程中积极推动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与欧盟“容克投资计划”对接,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有望升级到长期发展战略层面。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构想。2014年,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宣布,为刺激金融危机后停滞的欧洲经济,欧盟计划在三年内投资3150亿欧元推动成员国再工业化、数字市场一体化、港口铁路网改造等。此项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着力促进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的战略构想有着很好的契合度和兼容性。二者成功对接,意味着中欧产能将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扩大中欧利益交集,为中欧经贸关系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为推动中国与欧盟在长期发展战略层面上实现对接,李克强总理与欧盟领导人就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和中欧投资协定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磋商。目前,中国和欧盟国家都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新工业法国”、“英国制造2050”等战略在目标上高度近似,双方合作空间很大。同时,中国倡导的“亚欧互联互通”与欧盟构建泛欧交通网络、中欧陆海快线、新欧亚大陆桥等基础设施项目也有许多共通之处。中国“互联网+”战略与欧洲单一数字市场建设、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也可以相互促进。中欧在上述领域中实现全面战略对接,将为双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方的这些合作倡议已经得到欧方的积极回应,欧委会主席容克表示,要尽快派欧委会副主席前往北京与中方进行磋商,尽快敲定具体对接的合作路线图。
中法合作示范中欧关系升级
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双方关系已届“不惑”,而中法关系比中欧关系年长10岁,去年已到“知天命”之年。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以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引领中欧关系发展正是中法关系的“天命”。此次李总理访法期间,双方发表《中法两国深化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同时签署70余项协议及合同,总额接近700亿欧元,还为国民带回签证便利化等实际利好,很好地示范了中欧关系升级的两大亮点。
第一,开展“第三方合作”。李克强总理访法期间,中法双方达成多项协议,准备采取多种形式,在核电、高铁等领域开展三方合作,实现“互利三赢”。这意味着中法将携手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第三方合作”是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欧过程中反复阐述的新概念,意指中欧联手开发第三方市场,使中国的中端装备与欧洲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三方共同受益。目前,中法两国在第三方国家开展核电合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双方正在英国欣克利角合建核电站。同时,中法两国还将在中非、东非携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金融、能源、维和护航、医药卫生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全面展开合作。6月30日,中法两国总理见证双方签署《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李克强总理表示:“中法在第三方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将会调动更多发达国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中法关系继续走在中国和西方关系的前列,并迈出了新的一步。”
第二,便利人员往来。中欧关系未来发展要获得持续的动力,加强双方人员交流至关重要。7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与法国总理瓦尔斯共见记者时宣布,法国将向更多中国公民提供5年有效期多次往返签证,中方允许法国驻华领馆区外设立若干签证办事机构,方便中国公民就近获得签证。同时,法国将尽快使中国赴法留学生人数从3万多名增加到5万多名,中法双方还将共同启动“千人实习生计划”,促进两国青年的交流。李克强总理表示:“这会为中国公民到法国工作、旅游、学习提供更多便利,我们也会为法国公民赴中国提供对应的方便。”此前他在布鲁塞尔会见欧盟领导人时,已与欧方达成共识,同意欧盟在中国15个非设领城市设立签证中心,便利更多中国公民申请赴欧签证,提高双方人员往来的便利化程度。
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在未来升级版的中欧关系中,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无疑是重要基础。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欧期间,从多个侧面表现了中国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而有力地提振了欧洲乃至世界对中国的期许和信心。
第一,关注欧洲发展。李克强总理访欧期间,希腊债务危机再起波澜。在布鲁塞尔参加第17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当天,李总理对此作出三次表态,强调中国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的欧洲、团结的欧盟和强大的欧元。他说,中国为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作出过积极努力,也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希腊的一些关切和请求。这说明中国是欧盟真正的朋友,愿意在解决欧债危机的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希望看到欧洲早日整体复苏。
第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李克强总理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宣布,中国已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到2030年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45亿立方米左右,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国还将继续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在抵御风险、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领域向更高水平迈进。奥朗德对此给予高度赞赏,将其称为对即将召开的巴黎应对气候大会的重要支持,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机遇。
第三,与发达国家建立新型关系。此次李克强总理访欧期间,出席了中国加入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的正式仪式,成为首位到访经合组织这个“富国俱乐部”的中国领导人。李总理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和发达国家可以塑造一种新型关系,其一就是国际产能和第三方合作。目前,中国仍然保持着比较充分的就业、持续增长的收入和不断改善的环境,中国有能力实现7%的年增长目标。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中国积极建立互利共赢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努力一样,都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田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