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难民涌入欧洲,当地华人怎么看?

2015年09月18日 15:36:28 来源: 新华网

  【大国责任:法国、德国】

  难民行进路线中,法国是重要一站。在这次难民潮之前,因为其高举的“自由平等博爱”大旗,法国曾经连续多年都是最受青睐的中东北非移民目的地。

  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欧洲龙吟诗社主编叶星球对新华国际驻巴黎记者郑斌说,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以开阔的胸怀,接纳了10多万逃离战乱的东南亚亚裔难民。现在中东难民逃离家园,受尽磨难,有的是九死一生,法国政府接收难民义不容辞。不过,近年来法国经济不景气,经济状况和政治环境与过去不同,所以我们对难民问题也非常忧虑。

  上图为9月13日法国街头的难民。新华社夏威尔·德·托雷斯摄。

  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回顾难民潮的原因。他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认定伊拉克和利比亚两国是专制政权,西方国家因此出兵干涉,推翻了这两个政权,许诺给两国人民“民主”,但是直到今天这两国人民依然享受不到“民主”的幸福。战乱、苦难有增无减。西方国家应该反思中东政策。

  法国东北部的邻居——德国,这次成为难民潮主力奔赴的方向。从媒体报道上看,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人民都对难民敞开了国土和家门,是希望之地和仁爱之所。现在哥根廷大学任教的于晓华教授告诉新华国际记者,自己生活的社区和孩子的幼儿园附近都在修建收容难民的房舍(下图)。

  他说,德国媒体现在基本上是一边倒地欢迎难民,出于人道主义的原因,必须要接收他们,因为他们的生活很困苦。我个人并不反对接收难民,因为欧洲作为发达国家联合体,有责任去帮忙这些受到迫害和灾难、战乱的人民。但是德国此举破坏了欧盟原有的都柏林协议,放开自己国界,没有背景审查,大量接收难民,德国能否承受成为一个大问题,现在德国媒体也开始转向,出现一些理性的声音。

  于晓华说,难民大都来自中东,他们进入德国后难免与当地的生活习惯发生冲突,例如现在巴伐利亚州很多学校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女学生不能穿暴露胳膊和大腿的服装。以后这类问题还会变得更多。“我并不是害怕接收难民,问题是这种无组织、无计划地接收难民会对欧盟产生长久的伤害,对欧盟制度的破坏也会很严重,对默克尔而言,已经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我认为德国后期的政策应该会有所调整。”

  上图为正在修建中的德国哥根廷市的难民营。于晓华摄。

  日前,由于入境难民人数过多,德国政府已经启动临时边境检查,以限制难民的大批涌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田颖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2128244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