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刚结束她的第八次中国之行,法国总统奥朗德又接踵而来,中法两国在两年内实现了首脑互访。加上之前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的成功国事访问,中国与三个欧洲大国之间的密切互动成为2015年这个秋天中国外交和国际舞台上绚丽多姿的一抹亮色。
中欧关系近年来保持了高水平的政经互动和高效率的务实合作,展现出“黄金时代”的发展前景。这首先得益于中国自身的稳定发展和立体化、全方位的对欧政策实践。从合作中互利共赢并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已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明确方向。中欧密切互动传递给当今这个世界的,是欧洲国家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所抱有的坚定信心,热切盼望借持续、稳定、强劲的中国经济发展,来带动欧洲增长并摆脱经济困境,也希望借独立自主、积极有为的中国外交来改善欧洲的国际环境并引导政治格局始终朝向良性方向变革。中国也视欧洲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共同维护并改革现有国际体系的重要伙伴,在欧盟机构、主要国家以及次区域三个层面同时推进对欧合作,努力调动了各方的积极因素相向而行、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使得中欧关系更具全局性、系统性和高效率。
着力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还有欧洲国家善于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能力以及顺应国际格局变化的远见卓识。中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关系发展都曾经历曲折,但欧洲国家也从从现实中学到了与中国的相处之道,默克尔总理和卡梅伦首相也从对中国充满疑虑的“反对派”转变成了致力于加强和发展中欧关系的“促进派”。今天的中欧政治关系高端大气,经贸合作高效务实,在今日之大国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中法、中德、中英关系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良性竞争,必然带动中欧关系整体的、可持续推进,合作发展、相向共赢,而非对抗拆台、零合博弈已成为中欧关系的主流。中欧关系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新兴力量与既得利益国家协同发展、戮力创新的有益借鉴。
几乎与中欧密切互动同时发生的,是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博弈。“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宏大愿景,但这种愿景的达成注定充满曲折和艰辛。尽管同为发达国家,但美欧在历史经验、角色认知以及利益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观和对外政策目标有着较大而明显的差异,这也决定了它们对中国的认知和政策有差异。当前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中的变化,或积极或消极,都应当成为中国对外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经验和灵感来源。
从国际格局的变化大势来看,近几年来,各大行为体都在围绕着失衡与“再平衡”做文章,只不过各自对“平衡”的解读不同,政策各异。美国搞“再平衡”战略的出发点,仍是以“世界领导者”自居,俄罗斯的对外政策诉求也被解释为当前国际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主要诉求则是要实现经贸结构的“再平衡”。因此,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止”,即限制或削弱中国可能对其构成的竞争威胁,甚至如一些极端观点所言,是要“剥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条件”。然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现实起点是“不搞对抗、避免冲突”。但欧洲多数国家在面对中国的时候,没有美国那样的维持霸权的焦虑,而是更为理智地意识到到财富转移大趋势下的重大合作机遇,希望借助中国等新兴力量的持续发展,来继续保持欧洲在全球安全、政治和经济格局和分工体系中的优势。这是欧洲的“私利”,但只要以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对抗”为途径去寻求这种“私利”,客观上就可以成为与中国寻求并增进共同利益的基础。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与中国自身的和平发展大计有相生互为的关系,其核心是“生”。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能否如愿,能否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持久和平和持续繁荣,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的自身发展。倘若不幸果真如极端派所主张的那样,美国对华政策将以剥夺中国持续发展条件、枯竭中国发展资源为目标,那么中国就需要在对美关系中努力阻止其发生并且改变其政策预期,同时更需要继续借助欧洲这一巨大的外部市场、技术和经验来源来保持和提升发展条件并丰富发展资源,更需要通过发展中欧关系来拓展国际关系的战略空间并构建更加平衡、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
中美、中欧关系变化的剧情同时上演,奇正相生,波澜壮阔,将共同构成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篇章。如何以中欧关系之“生”来对中美关系之“止”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的“再平衡”,应当成为中国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践自身有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新主张的重要出发点和思考点。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