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3日电 22日下午,克强总理在结束了一系列频密的多边、双边会晤后,驱车前往马六甲州,开始了他正式访问马来西亚的第一站。
和之前的议程相比,马六甲之行显得轻快而活泼。除了会见马六甲州元首外,克强总理在当地一个多小时的逗留中,视察了工业园区沙盘,参观了博物馆,还在当地一家特产店里和故旧们聊了聊天。
然而,深究总理所行、细听总理所言,不难发现,其中寓意非同寻常。
马六甲以弹丸之地,扼守海峡咽喉,纵览千帆过往;总理则以马六甲之行,传递出和平和共同繁荣的信念。
【追溯郑和精神】
说起马六甲,就不能不提郑和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到访马六甲,在这里敦睦邦交、发展贸易,帮助当地军民修筑城墙、驱逐海盗、平息冲突、维护海上安宁,并传授农业、制造、医学等生产生活技术。
这也成了克强总理在马来西亚最常提及的话题。到访马来西亚当天,克强总理就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用相当篇幅阐述了郑和的事迹;到马六甲之后,他又专门参观了郑和文化馆。
文化馆里,船具、瓷器等展品众多,场景、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郑和下西洋时的壮阔场景。不过,世人所称颂的,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和平的精神。郑和所到之处,不搞殖民和掠夺,这种“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念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文化和基因中。
在马六甲,克强总理还参观了峇峇娘惹博物馆。据介绍,郑和船队回朝时,每次都有部分随从留下,与当地女子通婚,生下的男性后代称为“峇峇”,女性则称“娘惹”。如今,他们仍是当地社会的重要组成群体,成为见证中马友好交往和文化交融的生动例证。
谈起自己的观感,克强总理说,郑和的“和”,既是和平,又是和谐,还是包容。郑和精神“以和为贵”,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思想精髓。
【回应南海争端】
克强总理传递“和”的含义,自有其深意。
在之前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中国已成为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克强总理见证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全面结束的成果文件的签署,并敦促东盟10国以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在2016年结束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
虽然大部分与会国家均希望加深与中国的合作,却也有国家对中国在区域合作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耿耿于怀。而南海问题,成为这些国家掣肘中国的工具。
前往马六甲之前,克强总理在当天的东亚峰会上就各国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出了五点倡议,期望域外国家承诺尊重和支持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不采取导致地区局势紧张的行动。
在马六甲,克强总理借郑和的故事,再次告诉世人,中国人的骨子里没有霸权文化,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
【展望未来合作】
总理到访马六甲,当然不只是为了追忆历史。
克强总理还在州元首卡里尔陪同下听取了马六甲临海工业园区的项目介绍。他详细询问了项目设计、进展情况,实地眺望了马六甲海峡,具体了解了当地政府对港口建设的规划和需求。
克强总理表示,马六甲地理位置优越,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愿为中马地方间开展互利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鼓励中国企业参与工业园区的建设。
马六甲临海工业园区原本定位为旅游、商务设施,现在改为集海洋高科技产业、深水码头、物流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临海工业园区。马方作出上述调整,是为了对接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马六甲不仅见证了中马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还将凭借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区位优势,成为未来双方乃至区域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合作的领跑者。(记者全晓书,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