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汲取二战的经验教训
今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抗战是二战的起点和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对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夺取最后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长期以来学术界是有不同认识的。关于二战起点,传统观点是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起点应是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由于这场大战是逐步扩大到世界范围的,人们把中国的全面抗战看作起点或把欧洲战争看作起点,各有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战争的性质也越来越清晰,它是人类社会坚持和平、反对侵略扩张,是坚持正义的力量与反人类的法西斯战争机器之间的一场生死搏斗。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拉开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幕。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战争,也是随后展开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看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更有道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的作用和对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抗战持续的时间最长,全面抗战打了8年。相比之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参战6年,苏联参战4年零2个月,美国参战3年零9个月。
第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付出的代价巨大。现在一般采用的数据是,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总计3500万人,约占世界各国在二战中死伤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万余人。中国直接财产损失,按照1937年比价计算,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这些数字虽属大致估算,但仍能说明基本情况。
第三,中国始终抵抗和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的如意算盘是首先征服中国,然后再以中国为基地,利用中国的资源“以战养战”,继续扩大侵略战争。中国的坚决抵抗使得日本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整个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抗击和牵制着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日本投降时,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日军的总和。
第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全局来看,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中国战场都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首先,中国的抗战缠住了日军,使它难以向北进攻苏联,也延缓了它的南进步伐。当欧洲和太平洋的战火点燃之后,中国的抗战有力地支持了苏联的对德战争,使它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同时也支持了美国、英国的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大大减少了日军对它们的压力。此外,中国持续不断的抵抗,打破了日本和德国两个法西斯国家进行战略合作的设想,粉碎了它们打通欧亚的企图。这就使得法西斯主义不能在更大范围内给人类带来苦难。
二战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世界人民的胜利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讨论如何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时,笔者的看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体现了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汲取这次大战的经验教训,需要有多方面的视角,各国的人们也应更多地交流和相互理解,以利更好地维护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回顾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三点至关重要:
第一,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成为大势所趋。通过抗日战争,中国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在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从世界范围看,战后尽管出现了冷战,国际关系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但亚、非、拉地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已不可阻挡,旧的殖民体系再也无法维持。
第二,对人权的承认和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抗战期间,中国内部要求民主、保障人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斗争,实质就是争取民主和人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顺应了二战以来的历史潮流。在世界各国内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民主和人权状况也不断改进,虽然这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曲折的。战后世人观念的变化,追根溯源,还是与二战惨痛的经历和教训分不开。
第三,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二战的经历使得世界各国人民更懂得珍视和平。尽管战后世界并不平静,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冷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但在防止大规模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这一点上,国际间、特别是大国间是有共识与合作的。这种总体上的和平环境,成就了战后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三十多年以前,中国放手实行改革开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识到时代的变迁。
各国应当共同吸取战争的教训
战后七十年的今天,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必将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付出更大努力。为此,我们也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卷入和受到波及的国家和民族很多,但不同国家人民的体验和感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都会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这是一个相同之处。但要分析不同之处问题就复杂得多。一方面,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不同,侵略国和被侵略国、战败国和战胜国,人们心中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不同;另一方面,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各国在战争前后的不同社会状况,也会使人们对同一场战争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因为它对战后的历史和国际关系有深刻的影响。
对西方人来说,战争遗留下来的最主要的东西可能是一种长久的恐惧。从总体来看,西方并没有从这两次大战中得到什么,反而失去了不少,还引起了世人对西方自以为优越的文明产生深刻怀疑。西方人对二战的反思即以这样一个基础为起点。即便是战胜国,当人们为艰苦奋战而取得的胜利感到喜悦和自豪时,内心仍然带着一个深深的疑问:究竟为什么会打这样一场战争?
对中国人来说,抗日战争自始就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这场战争引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极为强烈,经久不衰,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人盼望已久的一场胜利。在我们的民族记忆中,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部分的中国抗战,是与民族的解放和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变迁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经历使我们不仅强调反侵略战争所具有的正义性,也更加强调战争在引起革命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也大抵由于这方面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比较漠视战争的残酷性,也不太重视战后兴起的和平主义。最近10年,抗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日军暴行以及战争人口和财产损失问题,这表明弥补这方面缺失的工作已经开始。
在战后70年的今天,从最终消弥战争创伤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出发,各国的人们应当更多地交流和相互理解,共同吸取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教训。中外两种不同的思考,需要交流、交汇,它们可以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目标下殊途同归。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章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