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 轰鸣巨响震耳欲聋,滚滚石海从天而降,奔逃避险中,33名矿工被困地底。噪音平息,尘埃散尽后,惊魂未定的他们发现,在黑暗闷热的地下,自己被恐惧与绝望吞噬。这既是电影《地心营救》中的情节,也是2010年智利圣何塞铜矿矿难的真实写照。
事故发生后,智利政府积极组织救援,经过69天的辛勤工作与焦急等待,33名矿工无一伤亡,全部重见天日。一时间,全世界民众为“智利奇迹”感到振奋。此次救援中,中国企业设计生产的起重机也为工作提供了支持。2010年,在救援中使用过的搭载仓“凤凰1号”曾在上海世博会展览。2014年,“凤凰”永久落户天津。
2010年10月13日,第十一名被困智利科皮亚波圣何塞铜矿的智利矿工加列吉略斯(中)从救生舱中出来后挥手致意。(新华社/欧新)
【地下遇险】
2010年8月5日,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圣何塞铜矿发生塌方事故,井中作业的32名智利籍矿工和一名玻利维亚籍矿工被困于地下700米深处。矿工领班乌尔苏亚事后回忆,矿工们曾试图自行走出矿道,但没有成功。
自救失败后,矿工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起初,他们以为几天之内就可以获救,但五天后,他们意识到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严重。由于地下庇护所内的食物十分有限,矿工们严格制定计划,平均两天才能进食半块饼干、半杯牛奶和两勺金枪鱼。
在根据此次矿难事实拍摄的电影《地心营救》中,矿工们分配食物时小心翼翼,生怕分不平均的样子,既令人发笑,又让人揪心。虽然处境艰险,但有人恢复了照明,有人搜集了饮用水,大家互相鼓励,没有放弃希望。
【极限救援】
事故发生后第二天,时任智利总统皮涅拉承诺,政府将“竭尽全力”营救被困矿工。8月22日,经过17天的钻探搜寻,地面通往井下的生命通道被打通。钻头缩回后,矿工奥赫达传回地面的字条立刻传遍了世界:我们33人都在庇护所内,全部安好。
2010年8月22日,皮涅拉展示塌方铜矿被困矿工写的字条。(新华社发)
通过被命名为“白兰鸽”的筒状容器,地面救援人员与被困矿工建立了联系,并向他们输送了生活物资。同时,为营救被困矿工,智利军方赶制了三枚“胶囊”搭载仓,取名“凤凰”,希望矿工们能够如同涅槃的凤凰一样,安全回归地面。
2010年10月12日,在智利圣何塞铜矿,救援人员准备将帮助矿工升井的救援舱装备从井口放入。(新华社/法新)
10月9日,经过33天的挖掘,能够容纳搭载仓的救援通道被打通。准备工作完成后,救援行动于10月12日正式开始。救援人员首先用体积和重量最大的“凤凰1号”进行了试验,随后用“凤凰2号”搭救受困矿工。
经过一天多的持续工作,33人依次升井,身体状况良好,在被困69天后与井外焦急等待的亲友团聚。
2010年10月13日,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路易斯·乌尔祖阿(中)成功升井后与皮涅拉(右)一同庆祝。(新华社发)
【中国元素】
救援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力量,也是保证行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为尽快打通救援通道,各国专家设定了三套方案。由中国三一集团设计生产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成为了“计划B”备用方案中承担吊装任务的起重机。尽管最终没有被应用到升井作业中,它仍然发挥了技术和心理支持的积极作用。
救援结束后,“凤凰1号”搭载仓于10月23日在上海世博会公开展出。曾在救援行动中使用过的“胶囊”不远万里,赶在世博会闭幕之前亮相上海,不仅向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先进的救援技术,更带来了人道力量的震撼。
2010年10月23日,参与救援的“凤凰1号”亮相上海世博园智利馆。(新华社记者刘彬摄)
2012年,世博会智利国家馆迁移至位于天津蓟县的中智示范农场。2014年,“凤凰”在此永久“栖息”。此次落户的是未参与救援行动的“凤凰5号”,由智利军方赠予智利驻华使馆,后由使馆赠给智利国家馆永久收藏。
2014年1月10日,时任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特(左一)与天津凯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玉凯出席“凤凰5号”揭幕仪式。(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
时任智利驻华大使施密特在揭幕仪式上表示,虽然在许多国家都有过展出,但这是“凤凰”唯一一次在智利本土以外永久落户,体现了中智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记者李家瑞, 编辑徐晓蕾、林晶,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