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巩阳)瑞士,国土面积仅4万平方公里,略大于中国海南省的陆地面积;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这样一个中欧小国,却是世界“创新之国”、“工匠之国”,有12家企业跻身2015年《财富》500强。
一代又一代的瑞士工匠,用智慧和严谨的工艺使“瑞士制造”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瑞士制造”背后的秘诀何在?
很多专家都认为,独特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没有升学压力,整个社会尊重职业教育的氛围浓厚,这为瑞士制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很多国家,接受高等教育是通向人生金字塔尖的有效途径。但瑞士不是,接受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在瑞士,年轻人初中毕业后,75%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学校,成为“学徒”。实际上,瑞士从小学开始就十分崇尚“兴趣为王,能力至上”的教学理念。
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5、6名小学生在一位“大哥哥”模样的辅导员的带领下做着南瓜灯,他们给南瓜刻上眼睛和一个微笑着的嘴。隔壁班就没有这么恬静了,教室里摆着成排的架子鼓,一个小男孩在里面尽情敲打,其他学生则认真聆听......
在瑞士东北部沙夫豪森一所小学教室里,学生们每天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教学。
在瑞士这个创新之都,人均专利数全球第一,这与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密不可分。大部分瑞士的小学很少有考试,即便是成绩单也不会提“分数”,上面密密麻麻的,是老师对孩子自理能力、性格成长等各方面的评价,以及对于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提出的建议。
校长说,瑞士的教育特点就是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老师和学生是那种“没大没小”的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无所顾忌的开玩笑,老师在这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人物。”校长毫不怀疑地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优秀,但是他们一定更自信,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或许正是这种教育理念所培养出来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让瑞士成为一个在创新领域笑傲世界的国家。
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15岁初中毕业之后,87%的中国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这是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两会期间透露的数据。但是在瑞士,义务教育之后逾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会走上“学徒制”这条路。“学徒制”这种学习方法在瑞士传承了一百余年。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那些只能意会的制造知识得以传承,同时这种教育体制也造就了高水准的“瑞士制造”——钟表、军刀、精密机床等。
瑞士的年轻人早早开始探索个人的兴趣、潜质,在职业与教育之间自由切换。学徒工玛蒂·皮尔斯虽然只有16岁,但她却可以熟练组装一台棉花清洗机。到四年的学徒期结束时,她会拿到一张机械工程师的文凭。
乔尔在初中时就自己造了一块表,而现在,15岁的他刚刚开始机械师的学徒生涯。他每周三天都会去思德利公司当学徒工,这是一家生产汽车部件的知名企业。除了乔尔,思德利公司还有74名学徒工。在瑞士,有23万人放弃了全日制高中学校,而选择了这种半工半读的双轨教育。
“这种双轨制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工作与学校学习相结合。”纳沙泰尔大学工作与组织心理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巴巴拉·斯塔尔德说,“许多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不愿再留在学校里,而是想早日进入职场。这个体系令瑞士年轻人的失业率非常低。”按照2015年的统计数据,瑞士的失业率仅为3.8%,在欧洲所有国家中比例最低。
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实验室、万维网诞生地、健全的金融保险体系与传承百年的品质腕表都让人们看到了“瑞士制造”的传承与创新,也领略了瑞士的“工匠精神”。不得不说,这些成绩与“学徒制”教的育模式分不开,瑞士职业教育的成功为“瑞士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